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449234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目标,N1掌握上消化道出血定义,N1N2掌握病因及发病机制,N2N3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全员掌握临床表现,查房步骤,简要病史及护理病程,简要病史 姓名:马坤 床号:27床 住院号:201717460 入院时间:2017年5月20日 10:34 主诉:“黑便伴呕血10小时” 现病史:患者10小时前饮3瓶啤酒后出现呕吐1次,当时未看到呕吐颜色、性质及量,自觉呕吐后口腔有血腥味,8小时前开始出现解黑色稀糊状大便2次,量多,约为平时大便量的2-3倍,伴呕吐咖啡样液体1次,间有少量鲜红色物,无血凝快,量约250ml,同时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无晕厥,无腹痛。,简要病

2、史及护理病程,简要病史 既往史:8年前阑尾手术、吸烟史2年(15支/日) T:36.4 P:78次/分 R:20次/分 BP:110/80mmHg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治疗上遵医嘱予以泮托抑酸、血凝酶止血、补液、扩容处理。予以一级护理.入院介绍、安全防护措施指导及相关知识宣教。 自理能力评分:100分 Brend评分:22分 Morse评分:10分,护理病程: 2017.05.22 胃镜示:喷门溃疡A期 浅表性胃炎(单纯性) C14试验(HP)阳性 2017.05.23 17:00分,患者因进食香蕉和混沌后出现头晕、心悸乏力,T:36.4 P:88次/分

3、R:21次/分 BP90/60mmHg,测随机血糖5.5mmol/L,随即解黑色糊状大便一次,量约250g,立即送检大便常规,结果示:隐血(+)。并立即予以氧气2L/min吸入,心电监护使用,指导患者禁食水,治疗上遵医嘱予以抑酸、止血、扩容处理。下病重。,一、简要病史与护理病程,护理病程: 2017.05.24 02:30分,患者因不习惯床上排便,遵医嘱予以导尿。,一、简要病史与护理病程,阳性指标,护理查体及操作,疾病相关知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

4、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一)病因: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3、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4、胃癌 5、其他原因:胆道出血、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肿瘤、食管溃疡、胰腺疾病及全身疾病如血液病、血管性疾病、尿毒症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等。,病因及发病机制,(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三)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症、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胆道受压坏死等。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 胰腺癌、急性胰腺炎

5、并发脓肿破溃入十二指肠。 3其他 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二)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 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二)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 3、表现:头晕、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脉搏细速

6、、血压下降,收缩压在80mmHg以下,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4、老年人死亡率高,(二)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 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血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未停止。,(二)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天; 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代谢增高;

7、 3、若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二)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5、血象,1、失血性贫血; 2、出血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3、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如持续升高,提示出血未停止; 4、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可达1020109 /L,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象变化有助于估计出血量及动态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判断治疗效果。 2、内镜检查 是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3、X线钡剂造影检查 在出血停止且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

8、行为宜。,注意事项,下列情况可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 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 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等)引起粪便发黑。 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失血量估计,失血量估计,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1、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 2、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3、外周循环衰竭经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改善,血压不稳定 4、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测定继续下降;网织红计数持续升高; 5、在补液与尿量足够时,血尿素氮仍持续升高; 6、门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肿大,在出血后应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

9、出血未止。,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尚未停止,(五)治疗要点: 1、一般急救措施 2、补充血容量 3、止 血 4、治疗并发症 5、治疗原发病,1、一般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2、休息:提高下肢的平卧位,头偏一侧 3、环境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引器等 5、严密监测: Bp、P、R、尿量、神志、呕血与黑粪量、 Hb等。,1)药物治疗 2)内镜直视下治疗 3)手术及介入治疗 4)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3、止血,止血药物,一、常规止血药 1、维生素K1: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物质 2、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剂,常以4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口服、胃管或内镜下注入。 3、凝血酶:使纤维蛋

10、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促进凝血过程,口服、胃管或内镜下注入。 4、止血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小板凝聚性和黏附性,使血管收缩; 5、止血芳酸:抗纤溶作用,有血栓形成倾向者慎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排便异常 贫血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导管滑脱的危险 窒息的危险 疾病饮食相关知识缺乏,P:排便异常: I: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出血量 2、观察粪便的量、性状、排便次数 3、保持肛周皮肤卫生 O:2017.6.1 大便隐血试验(-),P:贫血: I: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如红豆、红枣等食物 2、遵医嘱予以贫血药物处理 3、指导患者低温半流质饮食

11、4、定期复查血常规 5、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O:.2017.5.30 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77g/L 红细胞压积:22.9%,P:有液体不足的危险: I1、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量,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脉搏 O2017.6.3患者出院,至今未发生体液不足。,P:营养失调: I1:补液支持治疗。能进食后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和易消化的食物。 2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3监测并记录病人进食量。 4按医嘱使用促进患者食欲的食物或药物。 5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O2017.,P:窒息的危险 I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去枕平卧,

12、头偏向一侧 3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O2017.6.3患者今日出院,至今未发生窒息。,P:疾病饮食相关疾病知识缺乏 I 2 3 O2017.5.27现患者对该疾病知识较前了解。,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1。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饮食不当是第一诱因2。赖桂凤3对5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调查中发现,15例患者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出血,占26 %,居各种出血诱因的首位。芦庆云等4对10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由于饮食不当导致出血的有

13、26例,占25 %,也居各种出血诱因的首位。因此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对于止血、促进康复、减轻出血均有重要作用。,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饮食护理应掌握以下几点:定时进食,少量多餐:这不仅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不利因素,还可有规律地使胃内经常保持食物的存在,起到稀释胃液,利于溃疡面的愈合。多加咀嚼,避免急食:最好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这样可增加唾液分泌,利于消化吸收。食物温软,易于消化:避免摄人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物理性刺激。,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以摄入牛奶为宜,在补充热卡的同时,可减少胃酸分泌和抑制胃蠕动,有利于溃

14、疡愈合。同时要注意补充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胃酸分泌:如酒类、浓茶、咖啡、辣椒、醋及油炸食物等。 患者在院内获得良好的护理后,出院我们还应给予院外的饮食指导,具体如下:,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1、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消化性溃疡深者可累及胃壁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破血管时引起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有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冷热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食物的病史。长期饮食不当,会影响胃的功能,损害胃黏膜的防御屏障,使胃黏膜产生病变。中医认为,饮食不节、饥饱失时、冷热不调均能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从而使燥热内生、灼伤血络,引起呕血、便血之症。李会荣等5认为分阶

15、段饮食可减少胃肠刺激、减轻胃肠负担、恢复胃肠功能。第一阶段是急性发作期,用于严重出血伴恶心、呕吐者需2472 h。饮食原则:禁食。此期需控制对出血面进行机械和化学性的直接刺激,降低胃肠蠕动。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足够的血液及电解质,贫血者可输入新鲜血液。,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第二阶段用于少量出血且无呕吐,或出血基本控制后的患者。约需2472 h。饮食原则:流质饮食。此期可给予牛奶、藕粉、果汁、胡萝卜汁、橘子汁、蔬菜汁等,每日67餐,每餐100200 mL,总热量计每日3.354.19 KJ,并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第三阶段用于出血停止后的患者,约57 d。饮食原则:流质饮食基础上给

16、予少量无渣饮食。此期流质同上,量为每餐200300 mL,每日6餐,每餐分别添加少许饼干、面包、蛋糕等。也可进食易溶性蛋黄油(蛋黄油是把煮熟的鸡蛋黄放在小锅内用微火熬,使之出油即可食用),每日1个。总热量每日8.71 KJ,并根据病情给予少量液体和电解质。第四阶段用于出血停止、病情较稳定以及恢复期的患者,约需1520 d。饮食原则:半流质饮食。,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进展,此期大便潜血阴性、疼痛停止、食欲恢复,宜给予安全无刺激、少渣的食物,限制对胃黏膜有机械或化学冷、热刺激的食物。如给予苹果泥、蔬菜汁、蒸肉丸、蒸鱼丸、汽水、优质蜂蜜等,并适当增加食盐和蛋白质量,每日45餐。第五阶段为巩固疗效期,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已康复的患者。饮食原则:软食。此期给予易消化、无刺激、富有营养的饮食。可用蒸、煮、烩、炒等,如馒头、面包、米粥、面条、冬瓜、西红柿、去皮茄子、胡萝卜、水果、牛奶等,每日3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