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48071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登快阁 课件(14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 快 阁,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自号山谷 道人,晚号涪翁,又 称黄豫章,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 法家,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 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 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 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 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 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 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 为代表作。,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2、此心吾与白鸥盟。,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 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 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2,“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 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 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 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

3、,则实能 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 集),1,翻译这两句?,2,化用了谁的诗句?,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 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 了出来。,1,运用了什么典故?,2,“横“字有何妙处?,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弃官归隐,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 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

4、化元气 发泄透矣。“,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 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 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 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 “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 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 的“山谷体”。,语言特色,论用典,首联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转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句。然“倚晚晴”却又犯新出奇之妙。杜诗之“倚”,倚于山阁,耐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

5、却倚在无边无垠的暮色晴空,有如一幅晚霞逆光中的艺术摄影。,颔联用的是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余霞散成链,澄江静如练”之句,但黄诗又是锻炼熔造新的境界:千山叶落,天空方显辽远阔大,新月映照,澄江更显空明澄澈。后人曾评此联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颈联是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之事。 最后一句虽为常典,然用来呼应起手、顺势作结,确是用得恰到好处,意味隽永。 全诗无一句无来处,然自助新意,了无痕迹。,论意境,“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翁方纲,论艺术手法,曲折尽情 平铺直叙的作品,一般说来不会引人入胜。反之,顿挫抑扬,往往金声而玉振;曲径通幽,每引人寻踪而探胜;欲擒故纵,才能见到诗意文情和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来。,纵观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 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笔,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由于它用的是顿挫、跌宕的手法,因此,也愈见出感情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