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406991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外科护理学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概 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疾病 病因:感染、血管病变、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引起 临床表现特点:出现感觉、运动、反射、意识和认知活动等的障碍,2,程序护理,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3,护理评估,病史评估 身体评估 辅助检查评估 心理社会资料评估,4,现病史评估,起病情况 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病情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患病过程中的一般情况,5,起病情况,起病急缓:急性发生如脑血管病、急性感染、外伤、中毒等;逐渐发生如尿毒症、肝脑、肺脑等 发病时的

2、情况:如起病时间、周围环境、病人所处的状况如安静或活动中 起病原因或诱因:原因如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肝病、癫痫病史等;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活动、除颤 返回,6,主要症状及其特点,神经系统的主要症状: 头痛 意识障碍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语言障碍 返回,7,病情的发展与演变,急性起病患者:病程短、病情重、发展快,如中毒、外伤、脑溢血、脑栓塞 慢性起病患者:病程长、病情相对较轻、发展有一个过程,如肺脑、肝脑、糖尿病、肾衰等 返回,8,伴随症状,头痛伴发热、血压突然升高、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意识障碍伴发热:先发热后有意识障碍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病脑、流脑等;先有意识障碍后发热见于脑出

3、血、蛛血 意识障碍伴瞳孔改变、脑膜刺激征 返回,9,诊治经过,过去患病情况 过去用药情况:如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效、不良反应、是否遵医嘱用药等 返回,10,患病过程中的一般情况,精神、饮食、大小便、睡眠等 返回,11,头痛,是指额、顶、颞、枕部的疼痛叫头疼 病因:颅内病变、颅内外伤、全身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分类:偏头痛、颅内高压性头痛、颅外局部因素所致的头痛 、神经精神性头痛 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加重和缓解的因素、伴随症状 返回,12,意识障碍,意识:是指人对外界和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 正常人意识清晰,即思维合理、反应敏锐精确,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意识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高

4、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限处于抑制状态叫意识障碍 评估重点:原因、发病的方式和过程、意识障碍的程度 返回,13,感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指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感觉障碍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的无感知、感知减退或感知异常的综合征,14,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1),抑制性症状: 是感觉传导通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的症状。可分为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后者又分为 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丧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丧失,15,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2),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感觉过度:是指轻

5、微的刺激引起强烈难以忍受的感觉。如带状疱疹。 感觉倒错:是指非疼痛性刺激而诱发出疼痛感觉 感觉异常:是指没有外界的任何刺激而产生某种感觉。如痒感、麻感、蚁走感、发重感、针刺感、电击感、紧束感等 疼痛 :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牵涉性疼痛,16,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末梢型感觉障碍:为周围神经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为脊髓某些节段神经根损害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为感觉传导束损害 交叉型感觉障碍:为单侧脑干损害出现的同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 皮质束型感觉障碍:其特点为分布倒置、精细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障碍 返回,17,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瘫痪、僵直、不随意运动、

6、共济失调,18,瘫痪,概念:肢体因肌力下降而不能产生运动叫瘫痪 分类: 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根据瘫痪时有无肌张力增高分为弛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 根据瘫痪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偏瘫、截瘫、交叉性瘫痪、四肢瘫、单瘫、局限性瘫痪等。,19,瘫痪的临床类型,局限性瘫痪:为某一神经根或某些肌群损害 单瘫:为单个肢体的瘫痪,如大脑半球损害 偏瘫:一侧的面部和肢体瘫痪,如内囊出血 交叉性瘫痪:指病侧脑神经瘫痪和对侧肢体瘫痪,如中脑、脑桥、延脑一侧病变 截瘫:指双下肢瘫痪,见于脊髓横贯性损害 四肢瘫:见于颈段高位横贯性损害等 返回,20,常用护理诊断,疼痛:头痛 感知改变:与脑、

7、脊髓、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感觉障碍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 有废用性萎缩的危险:与肢体运动障碍,长期卧床有关 自理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21,护理措施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监测,22,感知改变,作好感觉障碍 肢体保温防冻、防烫、防搔抓、防碰撞和重压。 知觉训练:用砂纸、棉絮丝刺激触觉;用冷、温水刺激温度觉、用大头针刺激痛觉。,23,护理措施躯体移动障碍,重视患侧刺激和保护 正确变换体位: 指导选择性运动 康复治疗,24,周围神经疾病,25,概述,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除嗅神经和视神经外的10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周围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

8、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的一类疾病,26,病理改变,华勒变性:轴突断裂后,断端远侧的轴突和髓鞘发生变性、解体 轴突变性:由代谢、中毒引起的、由近端向远端发展的变性 神经元变性:是因神经细胞损害后,其轴突的全长在短期内发生变性、解体 节段性脱髓鞘:由感染、中毒等引起的节段性髓鞘脱失,而轴突相对保存,27,三叉神经痛,28,疾病要点,概念: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表现特点: 多见于40岁以上,女稍多于男,多为一侧发病 疼痛:来去突然;历时短暂;疼痛剧烈;有如触电 诱因:轻触,洗脸、刷牙,咀嚼、哈欠、说话,29,治疗要点: 原则:迅速

9、有效止痛 药物:首选卡马西平 其他可行射频热凝、封闭、手术治疗,30,护理,护理诊断:疼痛:面颊、上下颌、舌疼痛:与三叉神经发作性放电有关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关心、体谅、理解病人,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刺激因素:去除诱因、分散注意力 用药护理:卡马西平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行走不稳、皮疹、WBC减少,31,面神经炎,32,概述,概念:是一种病因未明、急性发病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是面神经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33,临床表现特点,急性起病:如晨起时发现

10、或被别人发现 主要症状为一侧面瘫,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障碍;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不能,34,治疗要点,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 措施 : 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维生素B1、B12 理疗:如红外线、超短波 其他:针灸、手术等,35,护理,护理诊断:自我形象紊乱:与面神经麻痹所致口角歪斜有关 措施: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 功能训练:皱眉、举额、露齿、鼓腮、吹口哨等,36,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AIDP,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37,概述,概念: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复的多

11、发性脊神经根受累的一组疾病,常累及颅神经 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广泛性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病变,38,病因病机,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疫苗接种后也可引起,最常见为空弯感染而引起(30%) 病机:分子模拟机制认为,GBS的发病是由于病原体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组分相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的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发生免疫应答,39,临床表现,起病前14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运动障碍: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 严重者可致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颅神经以双侧面神经受累常见 感觉障碍:可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减退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增多,皮肤潮红

12、,40,辅助检查,CSF:其特点为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而细胞数正常,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1,治疗要点,原则:对症支持,抢救呼吸麻痹 措施: 血浆置换疗法:可去除血浆中致病因子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呼吸麻痹:是病人的死因,应及时给予抢救,方法是行气管切开,安装呼吸机进行呼吸,42,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肺栓塞、窒息、尿潴留等 康复治疗:可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针灸、按摩、理疗和步态训练,43,护理,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措施: 给氧:持续给氧 准备抢救用物: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 病情观察 呼吸机的管理,44,脊髓疾病,Diseases of the Spi

13、nal Cord,45,概述,脊髓解剖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6,运动障碍,脊髓不同部位受累表现的瘫痪形式不同 侧索中皮质脊髓束损害产生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灰质前角或/及前根病变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痪,47,感觉障碍,后角及后根损害:产生节段性感觉障碍 后角损害: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后根损害:深、浅感觉均有障碍 后索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和部分触觉减退或消失 脊髓丘脑束损害:表现为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即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保留,48,脊髓半侧损害,引起一组临床症状叫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

14、d syndrome) 特征: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持良好,49,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双侧感觉,运动全部障碍,大小便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早期呈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等,一般持续16周。以后逐渐进入高反射期,50,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51,概述,概念:是指急性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病机 :未明,可能为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病理:脊髓全长均可受累,但

15、以T35节段最为多见,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如脊髓内有两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5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起病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可因受凉、疲劳、外伤等诱发 主要症状和体征:多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症状,病变相应部位出现背痛、胸部束带感,23天达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严重者有脊髓休克现象,持续24周后,进入恢复期,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53,辅助检查,CSF检查: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脊髓造影和MRI显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54,治疗,治疗原则:抗炎;防治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治疗措施 急性

16、期: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辅以B族维生素。积极防治感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恢复期:主要进行康复治疗,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按摩等,以防止足下垂、肢体痉挛和关节挛缩,55,常用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截瘫:与脊髓病变有关 排尿异常: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56,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注意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和肺部湿罗音。上升性脊髓炎可于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处理 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多饮水以促进肠蠕动 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对排尿障碍者应无菌保留导尿、定期放尿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卫生,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药物护理:,57,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58,教学内容,概述 TIA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59,概 述,60,教学目标,了解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熟悉脑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