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上传人:wo7****35 文档编号:61406874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SP+Access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 院:计算机科学系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年 级: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摘要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具备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ASP作为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出了以B/S为模式的基于ASP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分为两大模块: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对于用户模块来说,只能浏览属于本用户(学生)的相关信息;而管理员模块,则可以

2、添加、查询、修改、删除、查看所有学生的信息,并且可以对班级信息、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进行简单的管理。 关键词:ASP,B/S,模块化,学生档案管理 Abstract Student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which mainly includes building up data-base of back-end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 front-end. The former required con

3、sistency and integrality and security of data. The later should make the application powerful and easily used. By looking up lots of datum, we selected ASP as developing tool, Access as database developing tool, smoldered a student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SP which uses B/S mode. This sy

4、stem has two modules, user module and administrator module. For user module, it just can browse information itself, but for administrator module, it can add, query, modify, delete and browse information of all students, and can manage the information of classes, subjects and teachers simply. Keyword

5、s: ASP、B/S、Modularization、Student document management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1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2第二节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概述3第三节 开发基于ASP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4第四节 开发工具的选择4一、关于ASP4二、ASP的特点5三、数据库介绍5第五节 关于B/S体系6一、简介6二、 B/S体系的三层结构6第二章 总体设计7第一节 设计思想7第二节 总体框架8第三节 详细功能8第四节 系功能模块设计9第三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10第四章 详细设计12第一节 用户浏览页面12第二节 用户登

6、陆模块12第三节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14一、学生信息浏览14二、学生信息录入16三、学生信息查询19第四节成绩信息管理模块22一、成绩查询功能22二、单科成绩排行榜24三、用E-Mail发成绩单27第五节 用户管理模块19第五章 系统测试和维护31第一节 系统测试的原则和方法31一、 系统测试的原则31二、 系统测试的方法31第二节 系统运行及维护32第六章 总结33致 谢34参考文献34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信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很早就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把信息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高效处理和应用是在计算机发明以后的50年

7、代末。目前人们所提到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贮、检索、加工和传递,使其应用于组织机构及企业管理领域的“人机系统”,该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在其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

8、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DSS),其处理对象和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计算机技术是MIS(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

9、施的主要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广义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试想要计算一台机床的成本,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以及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涉及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作保证。(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点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人机界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MIS人机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一方面,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

10、另一方面,计算机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混乱。另外,不要把内部的处理、加工与人机界面混在一起(人机界面程序只是通信),以免互相干扰,影响速度。设计MIS时,针对每一个功能,都要按照模块化思想,使输入、处理与输出“泾渭分明”,充分体现人机界面的通信功能。这样设计出来的程序不易出错,而且易于维护。报表打印是MIS必备的功能之一,而且打印之前常常需要计算。计算与打印分开设计,虽然消耗时间,但易于整个MIS系统的维护。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统一的人机界面不至于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让用户始终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与操作。最忌讳的是每换一个屏幕用户就要换一套操作命令与操作方法。例如,在整个系统可以以问

11、号图标表示帮助,以磁盘图标表示存盘,以打印机图标表示打印等。3、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人机界面应该能够告诉用户软件运行的进度。特别是在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时,必须让用户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如可以设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的任务进度条等。目前,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无论大小,其安装程序几乎均做到了这一点。开发MIS软件时,这一点很值得借鉴。4、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特别是汉字),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例如,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其值一般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本”、“硕研”、“博研”等。录入这类数据之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待用户以鼠标点击,而不应让用户每次都输入这些汉字。 总之,所开发的MIS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减少用户的干预量。实践证明,用户干预愈少,MIS系统的满意程度愈高。第二节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概述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所产生的作用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