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01504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2.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

2、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3、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而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肩廌(zh)、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

4、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

5、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

6、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

7、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

8、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信郎。敏身长六尺余,精骑射,积官至忠靖郎。以杨存中荐,擢阁门祗候。时闽地多寇,殿司兵往戍,率不习水土。至是,始募三千兵置左翼军,以敏为统制,漳州驻扎。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赣州齐述据城叛,啸聚数万,将弃城南寇。敏闻之曰:“赣兵精劲,善走崄,若朝廷发兵未至,万

9、一奔冲,江、湖、闽、广骚动矣。”不俟命,领所部驰七日,径抵赣围其城。逾月,朝廷命李耕以诸路兵至,破之。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县男,领兴州刺史。召赴阙,宋高宗见其状貌魁岸,除破敌军统制。寻丁母忧,诏起复,以所部驻太平州。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主完颜亮来攻,成闵为京湖路招讨使,以敏军隶之,升马司统制,军于荆、汉间。敏说闵曰:“金人精骑悉在淮,汴都必无守备,若由陈、蔡径捣大梁,溃其腹心,此救江、淮之术也。”不听。从闵还驻广陵,时金兵尚未渡淮,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宋孝宗即位,张浚宣抚江、淮,奏敏为神劲军统制。浚视师,改都督府武锋军都统制。朝廷遣李显忠北伐,浚欲以敏偕行,敏曰:“盛夏

10、兴师非时,且金人重兵皆在大梁,我客彼主,胜负之势先形矣。愿少缓。”浚不听,令敏屯盱眙。显忠至符离,果失律,敏遂入泗州守之。金人议和,诏敏退守滁阳。敏请于朝,谓滁非受敌之所,改戍高邮,兼知军事。与金人战射阳湖,败之,焚其舟,追至沛城,复败之。 乾道元年,迁宣州观察使,召除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居岁余,敏抗章曰:“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仍请更筑其城。乃落常阶,除光州观察使。四年,北界人侍旺叛于涟水军,密款本朝,称结约山东十二州豪杰起义,以复中原。上以问敏,敏曰:“旺欲假吾国威以行劫尔,必不能成事,愿勿听。”适屯田统领官与旺交通,旺败,金有间言,上知非

11、敏罪,乃召敏为左骁卫上将军。(节选自宋史陈敏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B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C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D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男,爵位名,唐代开始设置,为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B丁母忧,遭逢母亲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孝三年,任官者须

12、解官,服满后起复。C周庐,古代皇宫周围所设的警卫庐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警卫值班室。D除,在文中是“免除、罢免”之意,此外“除”还有“台阶”之意,如“洒扫庭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敏为将坚决果断。当朝廷尚未发兵之时,他就率领部队奔驰七日,直接到赣州城围剿齐述并大破之。B陈敏为国恪尽职守。他劝说成闵乘金兵不备之时进攻大梁来救江淮地区,但成闵并未听从他的意见。C李显忠北伐时,陈敏劝说张浚不要急于出兵,否则一定会失败,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D陈敏深得皇帝赏识,当金国人离间他时,皇帝不但知道不是陈敏的过错,反而征召他入朝担任高级武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

13、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5分)(2)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注碛q:沙漠。岑参,唐代边塞诗人,曾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8.请从内容上解析“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这两句诗的意思。(5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蜀道难中诗人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

14、写景抒情,极言蜀山之高峻和急流之汹涌的诗句是:“ , 。”(2)杜甫登高中“ , ”一联,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在劝学中,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及改变自己之后得出结论:“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惩罚微笑黄飞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厂,他住的别墅到停车地要

15、经过一段“S”形草地,其实路很短。那天,他出门晚了,一急便从草地上直接穿过,跨过低栏就上车。这时,一位年轻的香港警察走了过来,很礼貌地给他撕了张罚单,处罚280元港币。他愣了,根本没想到这会是事。280元港币折合人民币也不过区区300元,问题是太丢面子了,而且丢在香港。这对于一个处处让人仰视、处处有人伺候、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什么事都可以摆平的领导来说,心理上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但,现在没人帮他。这是在香港,就他们两个人。一个西装革履的内地大老总,面对一个一脸稚气的香港警察。他哀叹,只有靠自己了。那时,阳光极好,从维多利亚港湾升起的朝阳,温柔异常,将老总的面孔照得红扑扑的。他尴尬地笑着,赶忙递上盒好烟,低三下四地说:“对不起,我错了。主要是有急事”那年轻警察也笑了。他虽然听不懂老总那半土半洋的普通话,但明白意思,摆摆手很礼貌地谢绝了香烟。老总见对方笑了,且很真诚,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使劲比划着:“我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