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上城0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01458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域上城0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域上城0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域上城0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域上城0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域上城0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域上城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域上城0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扉页,浠水县水域上城项目,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修建性详细规划,一、项目前期分析 1.区位分析 2.地形分析 二、规划方案 1.设计说明 2.经济技术指标 3.彩色总平面 4.交通分析 5.消防车道分析 6.建筑分析 7.功能分析 8.定位分析 9.间距分析 10.竖向分析 11.日照分析 12.配套分析 13.道路设计 三、效果图展示篇 1.整体鸟瞰图 2.沿街透视图 3.中心景观透视图 四、单体篇 1.1#楼一层商业平面图 2.1#楼二层商业平面图 3.1#楼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4.1#楼屋顶平面图 5.2#楼一层商业平面图,6.2#楼二层商业平面图 7.2#楼住宅

2、标准层平面图 8.2#楼屋顶平面图 9.3#楼一层会所平面图 10.3#-1/2楼住宅平面图 11.3#楼屋顶平面图 12.地下停车场平面图 13.1#楼剖面示意图 14.2#楼剖面示意图 15.3#楼剖面示意图 16.1-2#楼立面图一 17.1-2#楼立面图二 18.3#楼立面图 五、设备篇 1.给排水设计总说明 2.给水设计说明 3.给水总平面图 4.雨水设计说明 5.雨水总平面图 6.污水设计说明 7.污水总平面图 8.强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9.强弱电总平面布置图 六、景观示意篇 1.主要景观节点示意 2.景观小品示意,目录,插页,项目前期分析,区位分析,区位分析: “水域上城”楼盘位于

3、浠水县市区县城中心靠南地带,毗邻城中心。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将本地块划分为居住用地,因此在本地块之上做居住小区规划符合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基本要求。 地块北临浠水县第一大河:浠水河,因此为其取名“水域上城”。地块南端有横贯东西的云路路,西有双桥路,道路网较密集,距城中心仅需几分钟车程,附近有九妹平价超市、河东街小学、信用社等众多行业汇聚,使该楼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但为将来小区内的业主出行、购物消费、娱乐等提供便捷,也为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提供了保障。 “水域上城”周边现有建筑高层较少,与城中心遥遥相望,便捷的交通路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得天独厚的区位

4、优势为“水域上城”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古语“门前流水水尚能西”中的那条流水正是浠水。“水域上城”依水而居,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理念,因而将成为众多购房者的首选。,地形分析,地形分析: 基地内部地势起伏较大,基地西面有已建居民用房,在规划设计时均需考虑这些因素,保证和周边建筑物的间距大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本案位置,插页,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篇 1.设计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5民用建筑通则 1.6 其他相关国家、部、省市现行规划规程 1.7 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项目概况 本

5、项目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浠水县,该楼盘位于浠水县市区县城市中心靠南地带,毗邻市中心。北有浠水河,正南面有浠水河支流夹河,三面环水,因此将其称为“水域上城“。 基地内部地势起伏较大,基地西面有已建居民用房,在规划设计时均需考虑这些因素,保证和周边建筑物的间距大小。 3.规划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设计充分强调一下七大理念,集景观均享理念、舒适度理念、动静分离理念、空间形态理念、市场价值理念于一体,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3.1 在规划设计上体现“均好性”理念,充分体现“均享”原则,居民视线过于拥挤,不能全方位享受景观资源的弊端,尽量让每户居民平等享受资源,获得同等价值回报。 3.2 调整日照、间距

6、、层高、面积等指标,满足居民对自然环境和空间尺度的传统习惯,有意识的引导一些全新的生活理念。 3.3 准确把握住宅起居活动和公共空间的有机联系与分隔,通过合理手法处理二者关系,使居民便利地利用公共空间,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3.4 建筑平面布局讲究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立面高度富于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优美灵活。 3.5 全方位挖掘产品市场价值,加强对项目配套的完善;打造商业街区,抓住经济效益;提升项目在整体城镇、社区环境中的地位。 4.总体规划设计 4.1 规划原则 本规划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4.1.1

7、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融入社区环境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1.2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风格的居住社区。 4.1.3 坚持设计流畅且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的基本原则。 4.1.4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4.1.5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建筑、景观均围绕人的主官感受和而设计。 4.1.6 坚持从实际出发、节约用地、节约开支、优化自然资源的原则。 总之,根据项目的地形条件,遵循“以人为本”及市场价值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均衡功能户型、朝向、交通、

8、绿化等综合因素,创造丰富的层次感。使之在浠水县众多新社区中脱颖而出。 4.2 总平面布局 4.2.1 设计指导思想 新社区建设是浠水县政府实现浠水县整体规划发展目标的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浠水县资源整合、产业优化配置、投资环境改善升级的先决条件。所以,为保障该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本项目有关发展设想,规划确定如下指导思想: 4.2.1.1 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在设计中遵守国家、省市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 4.2.1.2 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为社区居民服务。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安全舒适、文明高雅的21世纪新住宅区。 4.2.1.3 在设计中

9、通过对该地块大的地理环境及规划原理入手,使社区的总体布局及建筑风格与原有的水域环境及建设发展形势相结合,力求从空间形式到内部功能完美协调,将源远流长的乡情引入到社区内部,继而加以丰富,构筑一种和协美满的空间形式。 4.2.1.4 通过对社区内部及周边景观的精细布置和对中心绿地的合理分配达到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4.2.2 总平面布局,设计说明,项目用地为缺了角的长方形地块。本方案通过分析其与周边的地貌以及道路的交通关系,充分保持用地的开放性和地方人文性,结合周围环境,融入规划区,将建筑布局进行分层,形成高低有序的布局模式。 以规划区南向中间与城市干道衔接处为主入口,作为

10、主要的人行出入口通道,之后依托实际在地块西南和东北方向分设两个车行出入口,景观和道路继而展开,促使景观和道路有效的嵌进规划区的每一个组团。 以高层并辅以商铺临街,规划区整个南线完全依托城市干道形成。完美的利用了规划区的临街特性。高层丰富了沿线的城市立面,底层商铺的设置充分挖掘了其商业特性,也方便了规划区住户的的衣食住行,是规划区人性化的又一体现。规划区域内分别布置有16F及21F两种高层建筑,二者前后分开却又紧密相连,丰富了规划区的整体的灵动感,形成错落有致的规划立面。此外,户型面积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整个规划区布局清晰有序,两种高层各自所属区域互不干扰,形成明确的分区布局。同时

11、层高决定了整个规划区的建筑层次性。建筑均为南北朝向,建筑的层次性给了规划区最好的日照分布;建筑的层次性也给了所有建筑最好的景观视线。 4.2.3 交通组织 规划区主入口位于南部中间与城市道路交接处。依托右侧红线与城市道路形成环状道路。并在内部依托建筑与景观形成内部环形道路,环环相扣,连通居住小区与城市道路的关节。车流主要由环形道路进入规划区,然后经过规划区内道路进入停车场入口。 道路与组团单元关系明确自然,道路通畅,既保证了车辆和人行通行的便捷,又减少了对住户的干扰,且有助于扩大住户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强与环境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居民享受花园般美景。 4.3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4.3.1 设计

12、原则 4.3.1.1 生态原则: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3.1.2 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官,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 4.3.2 设计创意 社区通过中心景观、中心绿化带和沿主干道的绿化、将户间绿化和组团绿化串联起来,塑造一个亲切、活泼的“共享”空间。从行道树、景观树、地面草坪到屋顶绿化,形成了一套完全的、细致的“立体绿化”。,住宅景观对于住户而言,就是一处美观实用的公共场所,是住户生活在社区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之间的交往空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居住私密性加强,而邻里交往减弱。住宅区良好的景观,可就近为住户提

13、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硬件及软件场地,以吸引用户走出房屋,加入公共空间,增进用户交往,创造和谐融合的社会气氛。 二、建筑设计篇 1.设计依据 1.1住宅设计规范 1.2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1.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1.4 湖北省地方标准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8 其他相关国家、部、省市现行规划规程 1.9 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概况 结合总体规划的思想,在小区不同位置结合其具体功能要求和特定的景观环境,分别设计了16F和21F两种类型住宅形式,并通过疏密相间的空间组合,丰富了整个

14、小区的景观。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形成了邻里空间,使之具归属感。 3.住宅设计 3.1 在控制套型面积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功能的合理性。合理性表现为明确的动静、内外分区;客厅、餐厅相通,即使空间宽敞,又有利于采光通风;厨房及餐厅较宽敞明亮;卫生间面积合理,配置齐全;同时玄关处空间足够摆放鞋柜及换鞋;室外空调冷凝水统一排放,立面上适当遮挡,既不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又统一了立面造型。 3.2 住宅立面设计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色彩,机理的变化,形成多样统一的建筑总体风格。整个小区建筑形象独特、轻巧,富于光影变化和错落的轮廓,在现,设计说明,代的居住氛围里渗透出传统地

15、域文脉的亲切气息。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阳台及空调板等细部设计。而且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平面,合理设置空调板与雨水管等的位置,减少其对建筑立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3.3 住宅门厅、电梯厅、走道等公共部位的设计在满足各项功能的要求下适当增加面积,为居民提供多层次交往的可能。住宅门厅宽敞明亮,可设信报箱牛奶箱等便民设施,并利于居民短暂停留和交谈。 3.4 为提高小区的品质,在设计中采用一些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如屋面和东西山墙均采用保温隔热措施;落地窗采用节能型夹层玻璃,既保温隔热,又丰富立面造型,且使户内有良好的视野及采光通风条件;卫生间厨房采用成品变压通风道

16、等。 4.公建设计 4.1 沿街商业 规划区南侧沿街设置商业用房。商业用房为沿街商铺,通过对层数的控制削弱高差对小区的影响,对城市开放。商业用房上面为住宅,与商业用房一起形成良好的城市界面。 4.2 车库 小区车库分设两个出入口以分流地下车库进出车辆,车库分组团设置,并结合用地红线与建筑边线布置,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5. 消防设计 5.1 设计依据 5.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1.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2 设计概况 5.2.1 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本工程1#、2#楼属于二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二级。 3#楼属于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一级。本工程设置有环形消防车道。 5.2.2 本工程防火分区设置: 1#、2#楼一、二层商业网点为一个防火分区。商业网点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三至十六层住宅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3#楼一层商业网点为一个防火分区。商业网点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至二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