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00544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州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科段考试卷 命题人:刘文能 审题人:刘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案卡相应区域,否则答题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阅读之惑:人文何用?刘伟见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

2、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 月28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 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

3、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 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

4、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

5、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2009 年12 月1 日中国青年报)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6、项是(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C中国传统文化对

7、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启发。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8、。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4-7题(19分)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

9、:“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

10、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B.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C.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D.雒阳虽有此固

11、/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代帝王封赏的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布衣,指贫民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来代指贫民百姓。C.天府,天子的府库,指某地区物产丰饶,这里指关中。D.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的地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谦逊不骄纵。高祖论功时要封他齐地三万户,他推辞了,只愿受封于与高祖初会的“留”这个地方。B.张良很机敏。他看见将领们常常坐在沙地上议论,就及时告诉高祖他们是因为封赏不当在商议谋反。C.张良善于讽谏。雍

12、齿跟高祖故意作对,经常羞辱高祖,他劝说高祖先封了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D.张良善谋划。他认为关中做都城占有崤函、河渭的地利,不但易守难攻,而且沃野千里,物产丰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5分)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好事近咏梅陈亮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注:的皪(l):鲜明的样子。8.请对上片中的“傍”作简要赏析。(5分)9. “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表达了作

13、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 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1)鸿门宴刘邦在拉拢项伯这一情节说道:“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2)寻梦?撑一支长篙, , 满载一船星辉, 。(3)荆轲刺秦临行前曾慷慨歌曰: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曹玲娟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年少结

14、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

15、炳也算同乡。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