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干燥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396015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5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干燥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课件:干燥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课件:干燥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课件:干燥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课件:干燥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干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干燥(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泌尿内科,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概 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概 述,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以口眼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分泌腺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易感人群:年龄40-60岁,男:女为1 : 9 我国患病率0.77%,

2、老年人5% 临床特点:1. 口眼干燥为主要特点 2. 多系统损害:肺、肝、肾、 淋巴系统等 病因:1. 病毒:EBV、 CMV、HTLV-1、 HCV、HIV 2. 遗传:HLA-B8、-DR3、-DW52、 DQA1*0501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概 述,骨科,风湿免疫科,眼科,血液科,消化科,原发干燥 综合征,口腔科,肾内科,呼吸科,涉及多个学科,流行病学,患病率 中国(1992年) 哥本哈根标准:患病率0.77% 圣地亚哥标准:患病率0.2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HLA的关连,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激活自身免疫反应的环境因素,CMV病毒:SS血清中出现抗体。 E

3、B病毒:唾液腺中病毒抗原高表达。 逆转录病毒:HTLV-1高表达,抗体阳性。 原癌基因:c-myc基因的mRNA表达。,发病机制,遗传因素:HLA-B8、DR3等。 自身免疫持久化:B细胞多/单克隆性免疫增殖异常。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病理损伤。 水分子通道蛋白:在外分泌腺中的分布和转运异常。 M3型毒蕈碱样受体:抗M3R抗体阻断乙酰胆碱对腺体分泌信息的传递。,SS患者外周血的免疫异常,高 球蛋白血症 多种自身抗体(ANA、RF、SSA、SSB、AaFA,M3R,ect)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T细胞亚群功能异常 NK细胞功能下降 B细胞增加,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免疫异常 = 免疫功能低下

4、,自身抗体,ANA 、抗 SSA抗体 及抗胞衬蛋白抗体在女性较男性更常见, 另外,抗CCP 抗体在原发SS中的阳性率约 (4% F/18% M). 男性患者SS的诊断更依赖于病理。,SS患者唾液腺的免疫异常,CD4 +、CD45RO + T细胞浸润 B细胞活化 NK细胞 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黏附分子表达增强 腺上皮细胞HLA-DR表达异常,病毒感染与口干症,携带HLA-DQB1*02 基因的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易出现sicca 综合征,基本病理特点,腺体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外分泌腺上皮细胞破坏和萎缩 血管炎:血管周围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炎性渗出,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

5、分析,原发SS的系统性表现,系统损害 阳性率% 关节痛 94 关节炎 17 肌痛 54 皮肤血管炎 26 系统性血管炎 13 雷诺现象 8 肺部疾病 44 肾病 8,系统损害 阳性率% 贫血 10 白细胞减少 42 淋巴结病 50 脾大 23 恶性淋巴瘤 14 CNS表现 13 外周性神经表现 15 胃肠道表现 24,原发SS的首发症状,明显口干、眼干 反复腮腺肿痛 反复关节炎、关节无畸形 WBC、PLT降低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 肾小管酸中毒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 本院资料:50%以口干/眼干为首发表现,原发SS的系统性表现,关节炎:非骨质破坏性 肺部表现: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 血液系统:

6、一系或三系减少 肾脏:肾小管功能异常 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皮肤:双下肢紫癜,pSS和肾脏损害,肾脏是pSS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4% 67%。 pSS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 ( 1)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尿崩症、肾钙化、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性蛋白尿。 (2)血管炎:小动脉炎、坏死性小动脉炎。 ( 3)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SS和肾脏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突出表现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蛋白尿。,间质性肾炎,1.1间质性肾炎 pSS最常见的肾脏损害是小管问质性肾炎(tubu

7、lointerstial nephritis,TIN),多见于相对年轻的患者,其病理特点为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在间质的浸润并伴有肾小管的萎缩和纤维化。临床表现可有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导致的低渗尿、完全或不完全性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distal(typeI)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 1,也有少数表现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ximal(type 11)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 2或Fanconi综合征。 据报道,RTA在pSS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2230,大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的过程,通过酸负荷试验方能确诊,或者仅表现为较轻症状,一般不致发

8、展至肾功能衰竭,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可能为最早出现的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但由于症状较轻,往往容易被忽视。,111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pSS合并RTA 1的发病 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体内自身抗体与肾小管存在交叉 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局部免疫性损害有关。Soy等研究认为ss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免疫机制所致,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可能也有部分作用。而Bae等通过肾组织活检,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后认为,pSS导致RTA 1的直接原因与患者集合小管上皮细胞的质子泵缺失有关。,RTA l的临床特征是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尿液不能酸化等,严重者出现肾结石、肾钙化、肾性尿崩症等

9、。这是因为RTA 1系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氢离子(H+)梯度。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功能障碍,H+不能排出,使尿PH持续6,而血呈酸中毒表现,同时K+排泄过多造成低血钾症状。,RTA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则是患者原尿中钙含量增多,肾小管细胞内、小管外间质及小管内结晶沉着,同时酸中毒使能阻止尿结石形成的枸橼酸盐排出减少,尿液偏碱性则易形成钙质沉着和肾结石。因而临床上对肾钙化性结石患者,尤其反复出现者,不能忽视RTA为其常见病因之一。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以RTA 1引起的肾钙化作为SS的初发症状,因此对于RTA 1合并肾钙化者,一定要注意排查pss的相关抗体。另外,

10、许多患者可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伴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再次表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尤其是体液免疫在该病发病以及导致系统性症状中的作用。,Ren等通过对我国130例pss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 多达95例(731)合并RTA,而其中91例为RTA 1。RTA, 尤其是RTA 1在pSS患者中的高发病率提示pSS是RTA重 要的发病因素之一。,112近端肾小管酸中毒:RTA 2则是由近端肾小管酸化功 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HC03重吸收障碍,与RTA 1一样可 出现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 RTA 2虽可单独存在,但是更常为复合性近端肾小管功能缺 陷Fancon

11、i综合征的一个组成。后者由于近端肾小管对多 种物质重吸收障碍,临床可出现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 盐尿、尿酸盐尿及碳酸氢盐尿等,并相应出现低磷血症、低尿 酸血症及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甚至因此引起骨病。,RTA低钾血症是由于管腔内H+减少,从而K+替代H+与Na+交换,使K+从尿中大量排出所致。 Ren等晰究发现,pSS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相当高(469), 而所有这些患者最终都被确诊合并完全性RTA l,从而提示 低钾血症是诊断RTA的一个重要线索。低钾血症严重者可引 起低钾性麻痹、心律失常及低钾性肾病(呈现多尿及尿浓缩功 能障碍)。低钾性麻痹是一种可逆的临床急症。众所周知,RTA虽可引起低钾

12、性麻痹,pss以低钾性麻痹作为首发症状的却较 为少见。但极少数患者可能因低钾性麻痹累及呼吸肌而导致 严重后果,因此对此类情况亦须提高警惕。,114 RTA与骨病:部分RTA患者出现骨软化可能与酸中毒、低磷酸盐血症及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脏的间质性炎症和肾小管的免疫损伤造成1-oL羟化酶活性下降,因此经肝脏羟化形成的25(OH)D,不能在肾脏转化为1,25(0H)2D。加之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重吸收减少,致使患者骨矿化不良而出现骨软化,严重者还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2肾小球肾炎,相比TIN,pSS患者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

13、s,GN)的发病率较低,Manthorpe等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Be complexes,CIC)的沉积有关。GN的肾脏病理表现可为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膜增生性GN等不同类型。Maripuri等报道24例pSS肾损害中7例(292)存在肾小球病变,其中3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轻微病变。刘正钊等报道62例pSS肾损害患者中8例(129)患者存在免疫复合物性GN,其中6例为系膜增生伴IgA沉积,2例为膜性肾病。,pSS发生GN的临床表现可以为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甚至是肾病综合征,小管间质损伤

14、为主的患者较少出现上述表现。pSS伴大量蛋白尿时,需警惕存在肾小球膜性病变可能。除此之外,发生肾小球病变的患者血清冷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发生TIN的患者。pSS病程后期出现伴有冷球蛋白血症的GN提示存在单克隆或多克隆的B细胞活化,需警惕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而且,与TIN相比,GN有着更多的上皮炎症外的表现,也常与冷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C4血症相关,往往出现在pSS病程后期,并且有着更高的致死率。口眼干燥症状往往先于GN出现,后者则与更广泛的小血管受累,如触及性紫癜(palpable purpura)或其他血管炎性皮肤损害,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或B细胞淋巴瘤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Schirm

15、ers试验,用一片5mmX35mm的滤纸,距一端5mm处折成直角,将该端置入眼睑结膜囊内,闭眼5分钟后取下滤纸,自折叠处测量潮湿部分的长度,少于10mm为阳性。,腮腺造影,在以腮腺导管病变诊断SS时,末梢导管扩张是理想的筛选诊断标准,而分支导管和主导管边缘毛糙则是对SS的确诊标准。,腮腺病理,有病变者可见成簇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细胞数在50个以上记为一个病灶,若在4mm2内能见到1个以上病灶即为阳性。,概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诊断中的问题:,症状隐匿,就诊不及时 缺乏特异症状 (疲劳,低热,肌肉关节痛等),I. 口干:3项中超过1项 1. 口干3月;2. 成年后反

16、复或持续腮腺肿大;3. 咽干食需水帮助 II. 眼干: 3项中超过1项 1. 眼干持续3月以上; 2. 时常眼睛发涩; 3. 每天至少用三次人工眼泪 III. 眼干体征:以下检查超过1项阳性 1. Schirmer试验阳性; 2. 孟加拉红角膜染色阳性 IV. 唇腺活检:1个淋巴细胞浸润灶 V. 唾液腺检查:以下检查超过1项阳性 1. 唾液流率;2. 腮腺造影;3. 唾液腺同位素扫描 VI. 自身抗体: 抗SSA和/或SSB抗体阳性,* 1. pSS:有下述两项中任1项: a. I-VI中4 项以上 (IV 或VI 必备) ; b. III-VI 中3 项阳性 2. sSS:CTD I、II 中任1 项III-V 中任2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