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393930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6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管理,LOREM IPSUM DOLOR,围手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 (一)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

2、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1.年龄55(男性),65(女性)2.吸烟 3.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 4.血脂异常 5.TC5.7mmol/L或LDL-C3.3mol/L或HDL-C1.0mmol/L 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7.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8.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9.伴随临床疾患(脑血管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二、围术期高血压的病因: (一)原发性高血压 约占90%95%,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

3、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其他因素如体重超重、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二)继发性高血压 约占5%10%,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三)紧张焦虑 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四)麻醉 麻醉期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较多,主要与麻醉方式、麻醉期间的管理以及一些药物应用有关。 1. 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 2. 浅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或拔管; 3. 缺氧或CO2蓄积。 (五)手术操作 一些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牵拉、嗜铬

4、细胞瘤手术肾上腺血流阻断前等,可引起短时的血压增高。对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肾血管病变、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术中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高血压, 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六)其他 除上述外, 较为常见的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还有: 液体输入过量或体外循环流量较大; 颅内压升高; 升压药物使用不当; 肠胀气; 尿潴留;寒冷与低温; 术毕应用纳络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 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恶心呕吐等; 术后因麻醉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消失,血容量过多。,三、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 (一)实施手术与麻醉耐受性的评价 1.高血压病程与进展情况 高血压病程越长,重要脏器越易受累,麻醉危险性越

5、大;高血压病程虽短,但进展迅速者,即恶性高血压,早期就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麻醉危险性很大。 2.高血压的程度 1、2级高血压(BP 180/110mmHg),麻醉危险性与一般病人相仿,手术并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3级高血压(BP180/110mmHg)时,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靶器官受累情况 高血压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注意了解有无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糖尿病, 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合并症。,4.拟行手术的危险程度 高危手术(心脏危险性5%):急诊大手术,尤其是老年人;主动脉或其

6、他大血管手术;外周血管手术;长时间手术(4h)、大量体液移位和(或)失血较多等。中危手术(心脏危险性 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首先应通过全面检查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特别要警惕是否为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前, 应予以详细的术前检查,衡量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 并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与处理。,(二)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2007年发表的指南中指出, 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但建议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 )应延迟择期手

7、术, 争取时间控制血压。如原发疾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则血压高低不应成为立即麻醉手术的障碍。由于严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数量少, 尚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以目前尚无明确推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当前推迟手术只有两点理由: 推迟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患者疑有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疗,(三) 麻醉前准备 除紧急手术外, 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并调整受损器官功能的稳定。 择期手术降压的目标: 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80/110mmHg的患者,可在严密的监测下,行控制性降压,调整血压至140/90mmHg左右。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建议请心血管内科医师共同商

8、议解决办法。,四、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对麻醉的影响 1. 利尿药 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传统药物,由于其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加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同时利尿药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因此,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长期服用利尿药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围手术期要严密监测血钾,一旦发现有低钾趋向应及时补钾并进行必要的监护。 2. 受体阻滞剂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其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适用于术前血压控制。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受体阻滞剂,防止术中心率的反跳。围术期要维持此类药物使用的种类以及剂量,无法口服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可经肠道外给药。

9、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治疗剂量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同时,能增强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肌松药和镇痛药的作用,故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续用到术晨。,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这两类是抗高血压治疗中最广泛应用的药物,它们在减少蛋白尿和改善慢性心衰转归方面具有独特效果。高血压患者术中易发生低血压,ACEI和ARB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增加术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ACEI作用缓和,手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ARB类药物氯沙坦和其代谢产物羟基酸能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受体,且羟基酸比氯沙坦效力大104

10、0倍,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待体液容量恢复后再服用。 5. 交感神经抑制剂 可乐定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若术前突然停用,可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1倍,引起术中血压严重反跳,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同时,可乐定可强化镇静,降低术中麻醉药药量,因此,术前不必停用。,6. 其他 利血平主要通过消耗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而发挥作用。 服用该药的患者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而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则升压

11、效应往往不明显。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mg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天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五、围术期高血压的麻醉管理 (一)麻醉前用药 高血压患者易于激动,术前应充分镇静。术前访视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手术前夜应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术前口服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24mg,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开放静脉、建立无创监测后,可根据血压、心率和麻醉需要给予咪达唑仑。对于服用利血平或普萘洛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可给予阿托品,避免心动过缓。 (二)麻醉选择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

12、,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1. 局部麻醉 较小手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时应注意麻醉药中不宜加用肾上腺素,阻滞需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重度高血压患者不宜选择颈丛阻滞,易引起血压升高。除低位脊麻和鞍区麻醉外,蛛网膜下隙阻滞一般不宜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因其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的影响虽较缓和,但阻滞范围较广泛时仍可引起血压严重下降,故必须控制好麻醉平面,注意容量补充,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 全身麻醉 除短小手术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手术,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目前大多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吸入麻醉药常用于术中

13、控制血压,尤其是异氟醚具有扩血管和心肌保护的双重作用,适合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静脉麻醉药中,氯.胺.酮可使血压显著升高,心率加快,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丙泊酚的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时需注意。咪达唑仑引起轻度全身血管扩张和心排血量下降。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心率影响均不明显。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轻,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由于其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小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可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的高血压反应。肌松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肾功能。因此,高血压患者麻醉以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肌松药复合低浓度吸入麻醉药的平衡麻醉较为适宜。,3. 联合麻醉 全身

14、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及下肢手术。硬膜外阻滞可有效的阻断手术伤害性刺激,减轻应激反应,便于术后镇痛。但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迷走反射存在,手术探查可致内脏牵拉痛、鼓肠、呃逆、恶心、呕吐等;阻滞平面过高可抑制呼吸循环功能;有时肌肉松弛不佳。全身麻醉可使患者舒适、意识消失、肌肉松弛,控制呼吸保证有效通气,满足相应手术要求。但浅麻醉时不能有效阻断伤害性刺激。两者复合应用可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利用各自优点,使麻醉更平稳,(三)气管插管与拔管时高血压的预防 实施全身麻醉时,置入喉镜、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易引起高血压反应。插管应在麻醉深度足够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缩短喉镜置入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前可采用下

15、述方法之一,以减轻高血压反应: 1.使用强效吸入麻醉药510 min,加深麻醉。 2.单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2.55g/kg;阿芬太尼1525g/kg;舒芬太尼0.250.5g/kg;瑞芬太尼0.51g/kg)。 3.静脉或气管内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 4.予以0.20.4 g /kg硝酸甘油静脉注射,同时有利于防止心肌缺血。 5.静脉注射尼卡地平 1020g/kg,或乌拉地尔0.250.5 mg/kg,或艾司洛尔 0.21 mg/kg。 6.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g/kg,1015 min泵注完。,拔除气管导管时,尤其浅麻醉下更易引起血压的严重反跳。因此,在手术结束、尚未完全清醒

16、前,就应开始实施术后镇痛,同时可实施一定深度麻醉下的拔管。较深麻醉下拔管技术,是与以往所强调的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患者基本清醒后再拔管的概念不同,它是微创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点如下: 1.评估停止吸入麻醉药的时机。通常异氟醚在距手术结束前30min,安氟醚在45min,七氟醚在10min,地氟醚可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 2.术毕前10min将气流量开大至510L/min以加速吸入麻醉药的洗出,同时丙泊酚继续维持至术毕。 3.静脉注射芬太尼1g /kg。给予肌松药拮抗剂的时机包括: TOF出现2个反应或开始有自主呼吸时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拮抗药剂量:新斯的明0.040.07mg/kg,最大剂量5mg,阿托品剂量为新斯的明的半量或三分之一。 4.自主呼吸下呼吸次数5ml/kg,呼吸空气SpO295%,胸、腹矛盾呼吸运动消失,即可拔管。 5.拔管前不刺激患者咳嗽,较深麻醉下吸尽气管及口咽部分泌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