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6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393928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论6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地理教学论6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地理教学论6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地理教学论6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地理教学论6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论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论6(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地理学习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地理教学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地理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去推进,地理知识的建构需要学生的积极理解去完成。因此,研究学生地理学习心理与地理学习策略,对于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改善地理课程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地理学习心理,掌握地理学习兴趣、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以及调整学生测试心理的策略。 2.掌握地理学习策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改善地理课程形象。,本章学习内容,第一节 地理学习心理 第二节 地理学习策略,第一节 地理学习心理,一、地理学习兴趣 (一)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意义 兴趣

2、培养历来为中外有影响的教育家们极力倡导。如果地理教学在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学业虽然结束,但学生对地理学习仍然意犹未尽,地理知识的大门始终向他们敞开。从这个角度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不但是地理学习的重要保证,而且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已被目前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列为地理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 地理学习兴趣,既是地理学习的诱因,又是地理学习的结果之一。,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内力,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

3、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凡是引起人们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还有人认为,兴趣是“内发性动机作用的中心”。因而,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学习动机转化为地理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相关兴趣。 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地理学习兴趣状态往往是有机融合、交互作用的,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 地理教

4、师既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直接兴趣,也要爱护与引导他们的间接兴趣,并且要设法通过一系列转化过程,把学生的地理“相关兴趣”,甚至是“无关兴趣”与目前的地理学习任务和内容联系起来。,(二)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高度趣味性与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困难性,呈现明显的“冲突”态势。这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的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要素多元性、人地相关性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宏观的地理事物千姿百态令人神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联系引人入胜,人地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发人深省。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地理课上认识、欣

5、赏、保护地理环境的内容是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而繁复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感知、理解、记忆,从而使地理课成为一门不容易教和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在培养兴趣方面困难性的特点。,(三)地理学习兴趣的心理分析,1.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水平不高 (“原始兴趣”) 2.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受情绪的影响 (“乐趣”) 3.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兴趣有一定差异。,(四)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途径,1.以“奇”引趣 2.以“新”增趣 3.以“智”激趣 4.以“美”诱趣,二、地理读图心理,(一)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 地理图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点。 地理科学的地域性(空间概念)和综合性(多

6、端思维)特点决定了地图应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 地理教学中广泛而有系统地使用地图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大脑综合功能优势,带动智能的全面发展。,地理教材的信息呈现方式主要由文字和地理图像两部分构成,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地理事象与特征。地图是形象、内涵丰富的图像表述方式,是直观、简明的地理知识,具有突出的表现力。注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并进而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空间观念,对图像的依托是地理知识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地理学习必须充分利用

7、教材插图,注意把知识点依附于图像,并借助图像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地名与分布知识串连起来,使地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空间地域性的特点。,地理图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应注重三个层次的转变: 一是从知识点识记到空间概念的落实; 二是从图像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 三是从现实素材采集到地理图像的设计。,从知识点识记到空间概念的落实,地理知识的增长是以空间概念的形成为依托的,而空间概念的形成又是以知识点的掌握为基础的,二者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作为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基本层次,就是使学生从知识点的记忆到空间概念的形成,完成由文字到图像空间分布的迁移。,从图像归

8、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必须加强对学生从图像的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就要让学生从具备读图技能发展到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因果规律,实现由学会使用工具到明理的转变。如从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到分析其对气候、交通发展的意义;由地形、气候的特点入手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收集图像中的气候信息入手分析农业生产特点;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各因素信息的归纳到工业分布合理性的分析等等。,从现实素材采集到地理图像的设计,作为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采集有用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

9、,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如学生根据收集到一个地区的基本地理概况,从区位、地形特点、气候因素、资源分布、河流流向、人口数量与素质状况、经济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图与城市布局方案模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论证原有的布局存在的局限,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以促使该地区经济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二)地理读图中的心理问题分析,1.个人喜好对读图的影响 2.多种刺激对读图的干扰 3.视觉感知对读图的“误导” 4.先前经验对读图产生的“定势” 5.认知欠缺对读图的“障碍”,(三)地理学习中读图的一般过程,1、观察地图 2、分析地图 3、绘制地图 4.默记地图,1、观察地图,观察地

10、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正确观察图像。 学生在看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这些问题影响了看图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因此,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其一,要排除地图观察的“障碍”; 其二,要注意地图观察的有序性; 其三,要变换地图观察的角度; 其四,要把握地图观察的整体性; 其五,要将卫星图像与地图结合起来观察。,2、分析地图,分析地图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地图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思索。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 分析地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

11、基本原理。 分析地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 分析地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3、绘制地图,绘制地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被忽略。实际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绘图包括绘制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略图、经济地理要素分布略图,人文地理要素略图和综合性的区域略图。 画分布略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并以这些事象作为记忆的基点,然后联系更多的知识内容。,4.默记地图,默记地图就是在没有地图参考的情况下,通过对地图的重

12、要信息的记忆,自行绘制地图,因而也可以称作“记图”。 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然而读图时什么都不记,对地理学习也是不利的。 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到需要回忆时,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种现象也可称为“心理地图的形成”。,三、地理实践活动心理,(一)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意义 第一,可以进一步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事实证明,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应付考试,是难以体现地理教育价值的。而只有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应用知识,才会进一步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学好地理,到处有

13、用”。 第二,可以调动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地理实践活动如“动手做”等活动,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有效。,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广阔舞台。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会在走向野外与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引起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欲望。 第四,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学范围内。有的教师联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动手进行地理实验与制作的能力、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地理教

14、师的教学能力的“转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差异,可在锻炼中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发生质的变化。,(二)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分析,1.中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感知方式单一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影响 3.缺乏完成地理实践活动的意志与信心,(三)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1.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知识日新月异,是永远学不完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素养,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受益无穷的。因此,学生既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内容,更要培养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包括搜集、甄别、交流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在网络辅助学习的环境中,

15、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复杂事务的综合能力。,2.通过地理实验与地理制作等途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许多地理现象需要通过实验才能清楚地解释。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时,让学生做物理学中弯管注水实验,效果逼真,印象深刻。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提高了操作能力。 地理学科的很多内容适合学生动手制作学具。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可要求学生利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画上经纬线和简略海陆轮廓,并使地轴与水平面保持66.50夹角;。 在制作学具过程中,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不仅能做到寓教于乐,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

16、。,3.利用地理观察与地理调查等活动方式培养地理研究能力,地理观察是形成学生地理表象的最好方法之一。例如高中教材中的“月相”知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这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测,指导他们记录不同月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绘出天象位置图,然后加以总结,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通过一个朔望月周期的连续观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书本上有关月相的知识,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 实地考察能够使学生拓宽视野,与自然亲密接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当地自然风貌和旅游资源的野外考察。还可以配合乡土地理教材,进行地理研究性活动,如参观工厂、农村,调查家乡的人口状况、环境质量,了解城镇的市政布局等。,四、地理测试心理,(一)地理测试心理的分析 1.地理测试的负面心理影响 频度过高的地理测试会使学生产生神经过敏、厌烦和恐惧心理;过分强调成绩或者名次,会强化学生的“应试”心理与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有时地理测试的成绩并不能客观反映学习的水平,而有的学生被分数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或者沾沾自喜,或者闷闷不乐。,2.学生对地理测试题型的心理反映,地理选择题 地理填充题 地理读图题 地理问答题 地理情景(材料)题,学生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