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385553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22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建部科技中心)201510(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项目1 申报单位名称:建筑类型:自评星级:分数: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组织编制二一五年八月填写说明1、 本报告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2、 “得分自评”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的条文填写“不参评”,注明理由,并在“实际提交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其得分处理方式按相关规定执行;3、 “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4、 填写本报告时,可进行编辑性修改,

2、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目录一、自评总述1二、项目效果图1三、自评内容24 节地与室外环境24.1 控制项34.2评分项85 节能与能源利用345.1 控制项365.2 评分项42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86.1控制项696.2评分项73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67.1 控制项877.2 评分项908 室内环境质量1058.1 控制项1078.2 评分项11711提高与创新138一、 自评总述三个申报星级评分要求分别为50/60/80分。经自评估,本项目的控制项全部达标,每类指标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加权总得分达到_ 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表1项目自评得分情

3、况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加分项总分值100100100100100适用分值自评得分换算得分权重系数加权得分自评总分: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项目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层数、高度、主要功能等概述:三、自评内容4 节地与室外环境子项条文编号条文满分不参评分达标/得分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4.1.4 建筑规划

4、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4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4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9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结合现

5、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9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6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合计1004.1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1) 达标自评R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是、否。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6、、历史文化街区、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文物古迹: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项目选址的建设用地属性以及场地内地形、资源情况(100字以内)。若含有上款所列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材料及要求:1、项目区位图;2、场地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3、环评报告书(表):应包括对场地选址以及场地内及周边是否有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说明;4、保护区或文物古迹保护或改造的方案:如场地内有以上各类保护区

7、、文物古迹保护,应包括相应保护或改造措施(如无保护内容可不提供),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5、证明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文件,可提供城市(镇)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图纸及文件,如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项目的规划图纸,或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带的规划设计条件。实际提交材料: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

8、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3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材料及要求:1、项目区位图;2、场地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3、环评报告书(表):应体现场地是否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以及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等危害;4、涉及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多发区的,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9、告(应包含场地稳定性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内容);5、可能涉及污染源、电磁辐射、土壤氡危害的,应提供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材料及要求:1、建筑总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2、建筑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3、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应

10、包含场地内各类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实际提交材料: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住区位于 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 小时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否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 小时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是、否周围建筑情况 ,是否影响周围建筑的日照:是、否公共建筑本项目是否为以下几类建筑类型: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以上皆不是如是托儿所或幼儿园,则其生活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 小时如是中小学校,则其南向的普通教

11、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 小时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是、否如周边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本项目是否影响其日照要求:是、否3) 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空间相邻关系,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距离、高度等;2、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应使用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日照模拟分析建模应包括地块周边既有建筑(至少将从项目边界计起的第二排纳入建模及分析)。实际提交材料:4.2评分项 土地利用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总分19分)1)得分

12、自评居住建筑3层及以下 46层 712层 1318层 19层及以上评价内容评价分值(分)自评得分(分)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m2)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A35A23A22A20A1119合计19公共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分)自评得分(分)容积率R0.5R0.850.8R1.5101.5R3.515R3.519合计192) 评价要点居住建筑项目立项审批时间: 年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高度: m。户型类型:_ 主要户型:_主要户型建筑面积:_ m2,占总户数的比例:_住区用地面积: m2居住人口(

13、按每户3.2人计算):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公共建筑项目审批时间: 年 规划用地面积: m2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 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材料及要求:居住建筑:1、建筑总平面图:应包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等技术经济指标;2、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应包括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过程。公共建筑:1、建筑总平面图:应包含规划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实际提交材料: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总分9分)1)得分自评 居住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分)自评得分(分)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Ag1.3m20.7m2Ag0.9m231.3m2Ag1.5m20.9m2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