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85019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课作用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没有涉及到声音的传播知识,这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加强学习物理的能力.这堂课是声现象的开头,是学好声现象的基础,在这节里学习知识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化细微为显著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物理有较好的发展性作用。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声体与不发声体的差异,能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对比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能概括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渗透

2、一种科学的方法-化细微为显著.3、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难点是研究方法的渗透.二、教学方法:启发、观察实验、探究实验、讨论结合。三、教学准备:鼓、音叉、铁架台及带线的塑料泡沫小球、橡皮筋、塑料尺子、纸炮等。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一、 引入1、激发兴趣2、提出问题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探究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3、2、总结:3、全体学生一起验证。三、师生共同制作1、甩纸炮2、做练习。四、小结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动物声、风声等。2、学生进行乐器演奏。1、启发在生活中的声音是很有用的,是我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你对于声音想知道些什么?

3、2、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初中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引出课题。 学生的头脑准备:你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吗?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多媒体展示问题)用橡皮筋进行发声的实验。(1)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2) 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用塑料尺子做实验:教师指导,并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演示:锣鼓发声和音叉发声。并作出解释。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 声源是指发声的物体。(教师板书)全体学生共唱校歌,并用手摸住喉咙,感受喉咙的振动。1、 指导学生折叠纸炮。2、 讨论问题:纸炮为什么会响?是什么物质在振动呢

4、?1、 媒体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产生兴趣,并请学生判断是生活中的哪一种声音。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开始陈述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感悟:在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和不声时物体的区别。学生开始做实验1讨论答案:学生讨论答案。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学生表述。全体学生共唱校歌。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从练习中获得知识。由兴趣使得学生精力集中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关键。教师加以鼓励,学生便得以发展。希望课堂份围民主且活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得更多的物理知识。讨论使学生对知识认识更清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用变

5、微小为显著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亲自感受,印象更深刻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反馈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声音有什么特点?与声音有关的要素是什么?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探究问题:声音产生的原因研究方法化细微为显著探究结果: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是指发声的物体。六、教学设计说明:该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音叉、锣鼓前后两次实验的对比,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物体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提问,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份围活跃而又民主,争取让学生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轻松获得知识。设计的主题思路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