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74252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由此可得出西周()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 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

2、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血缘关系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4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A侯国B郡县C九州D行省5“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

3、加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汉朝郡国并行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6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D负责监察百官8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

4、其上。”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内侍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9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10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11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

5、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A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1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BCD1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由此可见草市()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14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

6、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激化阶级矛盾B打压商人群体C削弱军队实力D阻碍经济进步15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16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妨碍

7、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BCD17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26倍。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18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B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思想统一

8、局面正式形成D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1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20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21.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这位学者是A老子B孔子C董

9、仲舒D王阳明22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23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4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

10、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知善知恶是良知”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5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26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

11、主张注入理性精神C阻碍了古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7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28 “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9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12、。“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30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C“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二、材料阅读(共3题,共40分)31(12分)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