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374074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冀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有感谢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

2、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3.学习生字新词。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2.学生自由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由孩子们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知识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

3、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3.读后汇报。(1)检查自读情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1.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小

4、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读读议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独特性和思维的求异性。)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

5、一想这个问题。2.学生自读,思考。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矛盾处见真知”,利用矛盾性问题,以疑促读,读中解惑,使学生在读、悟、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六、质疑问难。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马上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

6、力和合作精神)七、布置课外作业。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释疑解难。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7、。)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1.布置学习任务(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2)自己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东西?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三、拓展延伸。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帮助她呢?2.学生自由

8、表达自己的见解。3.师引导:是啊,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让我们想象一下,她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己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4.学生试编故事。(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表达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积累和运用得到有机结合。)四、布置作业。1.继续编写小故事。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理念: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 ,让“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