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73410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76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他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

2、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含义的一种阐发。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容上是否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没有直接关系。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

3、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遏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激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盛唐

4、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1从原文看,下列对“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已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征。B.“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风貌。C.“盛唐气象”体现了盛唐人的笔力和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D.“盛唐气象”是诗歌的风貌特征,与诗歌内容没有任

5、何关系。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列举了对“盛唐气象”的两种片面理解,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B.第段中引用了严羽的话,一方面说明了“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另一方面又阐发了“盛唐气象”的含义。C.第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阐释了“盛唐气象”在两类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D.在论证方式上,这篇文章采用了先驳后立的方式;在论证方法上,这篇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夸耀唐帝国文治武功、歌颂盛世的盛唐诗作都不具有“盛唐气象”。B.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和怨怼之作,都带有盛

6、唐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C.盛唐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因而其主体精神强旺。D.盛唐诗人因为“济苍生,安黎元”的宏愿始终落空,所以产生怨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男孩清水陈振林我要去找一个名叫清水的男孩。他是我的学生,高三()班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我做班主任,他在我班上三年了,从来没犯过什么事儿。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不用考,他是铁板钉钉的重点大学学生。可是,他已经有三天没有来上课了。这些日子,他是有些反常,从来不迟到的他偶尔会迟到,有时身上的衣服还脏兮兮的。他会出什么事儿呢?我对他的家庭情况太熟悉了。他五岁时

7、,他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身亡,留下了他和两岁大的妹妹,一年后他们年轻的母亲也改嫁了。好在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着兄妹俩,长年吃着百家饭,后来民政局才有些救济,但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地。初中还没毕业时,清水就想着不读书了,他要用他的肩膀挑起这个家。那个晚上,爷爷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了句:“孩子,不读书,你的路更窄了哩。”他又走进了教室。中考,他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县一中。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冲刺着自己的高考。机遇也不错。高一年级的时候,县里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清水成为副县长刘日福的资助对象。这样,每学期清水都能从学校领取一千元的资助金。领取资助金的时候也会举行简短的仪式,清水会

8、恭敬地从副县长刘日福手中接过钱,然后小声地说声“谢谢”。刘副县长呢,看到成绩接连攀升的清水,总会说句鼓励的话:“好好学习,安心学习,你们才是未来的希望啊。”清水总算能安心学习了。他知道爷爷奶奶多病,尽可能地省吃俭用,将多余的钱帮爷爷奶奶买点药。他知道读初中的妹妹从来没有喝过牛奶,想着有一天帮妹妹买一些那个什么“特仑苏”牛奶。清水懂事。可是,懂事的他去了哪里呢?我问过他要好的同学张林,张林说他只是说“家中有事”就走了。我昨天去过清水的家,三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子,他的家,两间小屋,没有任何家电,生病的奶奶卧在床上,他的爷爷刚刚下地去了。清水根本没有回家。我向人打听到了清水的妈妈的电话号码,接通后

9、,她说,儿子好几年不和她说话,不可能到她这儿来。我又去了他妹妹的学校。他妹妹说,哥哥清水是来找过她,给她带来了两盒“特仑苏”牛奶就走了,临走时,背着个大大的蛇皮袋,袋子里鼓鼓地,像是满满的易拉罐。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接着,我走访了几个废品收购站,向人比划着清水的模样。果然,这几天,清水都在这些废品收购站卖过易拉罐,而且, 有时还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县城城东最大的一家废品收购站,我找到了清水。他将满满一袋易拉罐吃力地放在了秤盘上。他的身边,还有几个一般大的孩子。见了我,他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我明天就去上学,明天就去。”“这几天你不上课,不担心你的高考了?”我反问,有些生气。“老师,我就是担心影响我

10、的高考,影响我的生活,所以这些天我不上课。”他说,声音不大,但有力量。说着,他指了指身边的几个孩子:“这三个是我初中最好的同学,他们在帮我捡易拉罐,有时也低价收购,这一个多月,到昨天为止,我们已经赚了四千五百元钱。”“赚这么多钱做什么?”我不解。“归还啊。”他一本正经。见我还是一头雾水,他递给我一张报纸,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赫然醒目:原副县长刘日福贪污受贿被查处。这时,清水身旁的同学发话了:“老师,清水是得到了刘副县长的资助金才学习的,可是,刘副县长贪污受贿被查处了。清水说,他不能接受贪污受贿的钱来学习,他想着归还这些钱。”清水接过了话:“老师,这五个学期,我一共接受了刘副县长五千元的资助,现在我

11、已经归还了四千五百元,今天应该能赚两百多元吧,您能借我三百元吗?我将那五千元全部还清。”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木偶一样,从钱包里抽出三百元,递到清水的手中。第二天清晨,清水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满脸的笑容。(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在情节安排上,这篇小小说采用了步步设疑法,将本来很平常的故事叙述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B.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竟然在临近高考时出现了反常情况,说明优秀生也会因高考压力产生心理上的变化。C.文中插叙男孩清水的贫困的家庭境况及他的艰难的求学之路的内容,目的是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了清水这一人物形象。D.小说中,清水的妹妹提供

12、的线索“背着蛇皮袋,袋子里鼓鼓的,像是满满的易拉罐”是为后文哥哥在捡拾垃圾做铺垫。5.小说的第五自然段在文中作用是什么?(6分)_6.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

13、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14、,助其扩大收入规模。材料二:据有关数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材料三: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

15、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姜奇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