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0173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9届湖北省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重阳节前后的那几天,可说是秋天的精

2、神发挥得 的时候。若不相信的话,不妨到野外去走一趟看看,你就知道大自然是如何的在那里表现着 的精神,又如何的在那里发挥着崇高悠远的 诗意了。如今佳节又重阳, 的天空,只是那般蔚蓝一碧,灿烂的娇阳,想已把青青的郊原,晒 成一片 的华毯;把葱郁的林木,染为几丛灼嫩的红叶了。枫叶经了秋阳的吹拂,经了秋风的熏 染,也有黄的了,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也有红的了,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也还有绿的,仿佛还 在长夏时一般的滴翠。后有红墙古屋的衬托,上有蓝天的掩映! 大家受了大自然的引诱,都不知不觉的为它伟大的力量所慑服了。我们好像已不是现世的人,而变成了中古世纪浪漫时代的人了;我们已经不是现实的人,而变成了山水

3、画中点缀的人物了。( ), 一切的景物自然更增长了她们的华丽灿烂。然而这无限好的黄昏,偏又在催游人归去。归途,随处拾 着红叶,摘着野花,笑看那斜阳中的樵牧,那种快乐的遭遇,真使我有终老是乡,不愿再返尘世的感 想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淋漓尽致 庄严肃穆 广袤 斑斓B 淋漓尽致 庄严灿烂 寥廓 锦绣C 酣畅淋漓 庄严灿烂 寥廓 斑斓D 酣畅淋漓 庄严肃穆 广袤 锦绣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枫叶经了秋阳的吹拂,经了秋风的熏染,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只有那 绿的,仿佛还像长夏时一般的滴翠。B 枫叶经了秋阳的熏染,

4、经了秋风的吹拂,也有绿的了,仿佛还在长夏时一般的滴翠;也有黄的了,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也还有红的,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C 枫叶经了秋阳的吹拂,经了秋风的熏染,有的变红了,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有的变黄了,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也还有绿的,仿佛还在长夏时一般的滴翠。D 枫叶经了秋阳的熏染,经了秋风的吹拂,也有红的了,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也有黄的了,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也还有绿的,仿佛还在长夏时一般的滴翠。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太阳缓缓的打斜了,游兴还是很浓的,影子也渐渐的修长起来B 影子渐渐的修长起来,太阳缓缓的打斜了,游兴还是很浓的C 游兴还是很浓的,太阳却缓

5、缓的打斜了,影子也渐渐的修长起来D 太阳缓缓的打斜了,影子也渐渐的修长起来,游兴还是很浓的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 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 可少的武器。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 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先一日用楷书恭

6、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他们都是翰林院中 的优秀人员。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 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 讲。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 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

7、诵:“为人君 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 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 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 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 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即使讲官准备 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

8、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执行任务时讲官 所受的优礼乃是长期历史的产物;即使正德皇帝,那位大有离经叛道意味的人君,也没有废止这种优礼。 这位不平常的皇帝,他对讲官接二连三地影射批评自己,另有报复的妙法,即“一脚踢到楼上”这些 尽忠的讲官经常被升迁;其所任新职,则十有八九又在边区远省。(摘编自三联书店万历十五年,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讲官的讲授内容是不一样的,其他全部人员只能凝神静听,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例外。B 称职的讲官必须要从历史中发掘鉴戒,但仍需经常归结到现实,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C 经筵讲官和展书官都出身翰林院,并且是其中佼佼者,

9、开讲前身穿不同服饰分列书案两侧。D 一般早朝后,皇帝要在二十个大汉将军保卫下首先到达举行经筵的文华殿,面向南方坐好。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官发现皇帝仪态不端,可加以责难,作者以此论证这种繁文缛节已成当时一种制度。B 文章最后,论述了经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皇权,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皇帝产生矛盾。C 文章论述经筵在明代政治中的重要性,从摆放书案到讲官开口讲授,都说明了这一点。D 经筵的严格程序,是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各种仪式讲求目视耳听对称均衡的一种例证。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讲官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可用委婉的方式对皇帝进行不妨碍尊严的规劝

10、。B 正德皇帝把尽忠的讲官升迁至边远地方,实则对这些批评自己的讲官的一种报复。C 讲官如果不能发挥经传精义,敷衍塞责,逢迎恭维,则被视为失职,就会被罢免。D 讲官准备不充分,皇帝也不能当场指斥,讲官所受的这种优礼是长期历史的产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索画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 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

11、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 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 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

12、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 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

13、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

14、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 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 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15、一项是A 小说多次写犟黄老问索画者“索画何用”,刻画了主人公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为突出小说的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B 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C 小说描述的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 老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的形象。D “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村妇的这句话让犟黄老“心中一沉”,这为下文写画作被卖 掉埋下了伏笔。8小说以“索画”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9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目前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方可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展支付业务。 但事实上现实中一些没有取得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