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0148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

2、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出处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史记扁鹊传公元前四世纪末,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战国策秦策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 名医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D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必须保持一致3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

3、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4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5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

4、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 )A 君主立宪B 民主共和C 排满兴汉D 太后还政6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 与外商相互勾结,

5、损害了国家的利益7从1897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A 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B 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C 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D 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

6、的作用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9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0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

7、”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一国两制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改革开放1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反映

8、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3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14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

9、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5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B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C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16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

10、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 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17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18历史学家

11、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B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C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D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19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 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 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D 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20

12、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 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 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 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D 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21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 鸦片战争之前的

13、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22“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23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

14、观念深入人心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