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9874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和本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

2、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其余多在偏远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开疆拓土的需要B. 维护周王室的利益C. 诸侯等级的不同D. 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答案】B2.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他的主要目的是A.

3、宣传天人感应思想B. 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C. 强化对君主的约束D. 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的思想发展先秦时期儒学民本思想,从上天的角度阐述儒学思想,显然是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B正确;A属于思想特点,不是目的;C属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D属于思想内容,不是目的。3.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D. 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答案】C【解析】表格材料三处提及皇帝信息,说明武则天被尊为皇帝属于事实,C正确;表格只有一处说明武则天传位于皇子,难以

4、证明事实,A错误;太后身份只有第三个史料能说明,B错误;D中被迫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4.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A. 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B. 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C. 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D. 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追求自由贸易精神,与王阳明“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相符合,A正确;心学属于理学的分支,B错误;材料说明心学对于市民基层的影响,C错误:科举制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宋明理学区别5. 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

5、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人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570万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B. 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C. 中国社会进一步卷人世界市场D. 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答案】C【解析】煤油作为消费品传入中国,从1878年到1893年,中国消费量逐渐上升,主要原因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正确;A中质的改变说法绝对,排除;B中侨民不是消费的主体,排除;D中科技进步符合当时中国特点。6.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A. 促

6、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B. 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C. 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D. 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答案】D【解析】“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说明国民政府想寻求世界各国的支持,D正确;A中关注;B中警示和C中宣传均不符合材料主要目的。7. 下图阴影部分代表的是1953年和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重。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集体生产方式的建立B. 工业优先发展的挤压C. 农民消费观念的革新D. 农村经济“大跃进”需要【答案】A【解析】1953年人均支出不如1957年多,显然是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行导致集体道路的

7、开展造成,A正确;工业化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中消费观念没有革新,排除;D是1958年。8.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而在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由此可知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B. 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C. 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D. 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答案】C【解析】材料中撤销大部分机构和精简人员,主要是适应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C正确;A是1992年开始提出

8、和实施;B中已经实现不符合事实,是干刚刚起步;D是1999年之后。9.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B. 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C. 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D. 公民权利不受城邦限制【答案】C【解析】古代雅典属于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说明直接民主的参政机会,C正确;雅典民主有法律保护,A错误;B中铲除殆尽说法绝对;雅典民主权利受到城邦的限制,D错误。10. 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

9、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A. 结束了君主制政体B. 维护了共和制度C. 违背了平等的原则D. 巩固了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都是阻断专制复辟的可能,从而巩固已经建立的民主政治,D正确;英国没有结束君主政体,A错误;B不适合英国;该法律并灭有违背平等原则,C错误。11.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产值超越所有的欧洲国家。德国经济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A. 民主政治日渐成熟完善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广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

10、动D. 帝国成立扫除主要障碍【答案】D【解析】德意志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实现了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扫除了国内阻碍经济发展到 障碍,D正确;德意志民主并不是完善的民主,A错误;B时间不符合,20世纪之后;C是1967年开始建立。12.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 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 世界各国已完全融人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答案】A【解析】苏

11、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A正确;B中完全融入说法错误;C中意识形态说法错误;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第卷注意事项:1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张洪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1)根

1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50-1960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答案】(1)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美、德两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较早确立民主政治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0世纪中期:美、德两国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两次世界大战对欧美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评述: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欧美国家来说发展较慢,但进步明显;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工业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工业企业

13、规模相对较小。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密切相关。【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从英国经济发展和美德比较;第二小问从工业革命、民主制以及世界市场等角度思考回答。美德经济发展超越英国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一和二信息从中国工业化和欧美比较、工业比例、多样化以及近代社会性质角度阐述评价。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非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

14、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文化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但文化主要有下表中的三个特性。摘编自刘明翰人类文明之火:世界文化史话阅读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说明:一等: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有观点,运用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楚。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15、。【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并用史实进行论证,如本题中历史事件的民族性、阶级性以及历史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发展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生、马克思本人的努力以及民族性和阶级性论述回答即可。(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中期以前,全国财权高度统一于中央政府手中。但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费用,清政府允许地方开征厘金。1853年夏,厘金制度初兴时,施行区域仅限于扬州附近,征收货物仅限于米。1855年以后,各省相继仿行、推行全国。厘金名目繁多,分百货厘、盐厘、土药厘、洋药厘。农产品、日用百货都要课税,重复课税十分普遍。税率亦不一致,一般为4%-12%,私加的勒索敲榨常数倍于此。1853-1864年,全国厘金收入共计1亿两,而如此大的款项,其收支权却不在中央而在地方。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