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9866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831. 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B.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D.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说明西周时期天命观、政治系统(周王)、宗族系统(大族长)三者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地”;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稳定了统治秩序”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2、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西周的封君权力来自于周王,并且通过周天子上达天听,这实质上反映出西周政治、宗族和天命的联系。2.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A. 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B. 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C.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D.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答案】D【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唐代治水次数比其他地区增加的更多,这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农耕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故D项正确;由唐代江浙等黄河流域的治水次数可见,长江流域的治理超过了黄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政府治水的显著

3、成效,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两宋之际,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数据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即治水次数的变化,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3.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A.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D.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的“心学”具有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

4、调和了两家学说,故CD项错误;材料信息“上升为官学”、“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使用理学概念”等,表明“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故A项正确。4.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A.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了清代土地所有者更换的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土地私有制发展导致土地买卖频繁从而引起土地主人更换频繁,故C项正确;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后,土地兼并就已经合法,故A项错误;土地买卖频繁、

5、土地易主频繁,与农业生产是否衰退无关,且农业衰退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农村贫富差距加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材料背景逻辑是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土地主人更换频繁,由此排除和判定答案即可。5.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答案】B【解析】“传统体制”即封建专制及其“陋规”,不能适应世界近代的工业化、贸易自由化、关税透明化等趋势,故B项正确;鸦

6、片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才开始逐渐觉醒的,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是指对外国商品倾销的抵制作用,材料没有涉及,故C错误;低关税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材料的时间信息“鸦片战争前夕”,由此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6.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孙中山将共和与尧舜禹自治共和时代联系起来,并认为共和

7、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这说明孙中山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没有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继承儒家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7.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A. 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B. 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 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D. 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答案】A8.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A.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受到

8、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D.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9.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D.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针对知假售假或误导卖方的不诚信行为,因此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万民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知假售假问题,而不是 “私有财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罗马法并注重形式,故

9、C项错误。10.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C.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答案】A【解析】卢梭言论的主旨是主权者的权利的不可转让性,即人民永远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故A项正确;“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说明卢梭主张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是相对的和公共意志高于法律,故CD项错误。11. 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

10、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 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见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扩大行政机构(总统)的职能,此时的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正说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到维护,从而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故ABC错误。12. 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11、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数据世界银行)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D.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答案】B【解析】材料曲线的走势表明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接近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两级格局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点睛:曲线图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高度关注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

12、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材料二1905年,清政

13、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60年风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

14、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答案】(1)发展特点: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形成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2)相同之处:担负国家银行的职能;有立法作保障;享有货币发行权;承办公私综合金融业务。进步作用: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得出。材料信息“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

15、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得出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形成原因”,由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第(2)问,“相同之处”,由材料一信息“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和材料二信息“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得出担负国家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