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317033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降水与气候的表示方法一、 学习目标1.掌握主要的三种降水类型(重点)。 2能正确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能力)。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难点)。 二、自学指导1.从大气中降落的 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 。 3.三种降水类型: 、 、 。 4.降水量用 来测定,通常以 为单位。 5.

2、世界“雨极”是印度北部的 。 6.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将气候资料用 、 和 等直观方式加以表示。 降水类型形成原因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主要降水类型1、阅读课本72页,完成下表2、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75“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 怎样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世界降水的分布三、合作探究结合课本P75“世界降水的分布”(1)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2)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3)比较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提示:观察中纬度地区)(4)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3、)(1)图中A、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是 。 (2)比较B、D两地降水量可知,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主要原因是 。(3)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洲,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 (纬线)附近。(4)B和E两地都在 (纬线)附近,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四、能力提升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表格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0.2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降水量(mm)252751681262972561171861003441根据表格资料,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2.坐标统计图根据提供的资料表

4、,完成下列任务。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C)12.813.614.916.418.919.922.522.721.719.216.714.1降水(mm)6086603072017132679在下页图坐标网格中,请你绘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160140120100806040200。五、当堂训练1关于地表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的空间分布一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B海拨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越高 C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 D北半球大陆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2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 ) A赤道地区 B热带地区 C寒带地

5、区 D温带地区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34题。日期3日5日6日10日21日2425日29日降水量15mm21mm25mm13mm35mm41mm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分配很均匀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