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01821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1(2018广州六校联考)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病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解析:C细菌的抗药性本身就有差异,既有抗药性强的,又有抗药性弱的。长期使用某一种抗生素,就会大量杀灭抗药性弱的细菌,抗药性强的就会大量繁殖,这就是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因素是青霉素。2(2018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不同性状个体的繁殖率不同,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 D57%解析:B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 000只,Vv个体11 000只,vv个体6 000只,入侵后VV变为3 0002 00

3、05 000只,其他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 000只,则V基因频率为(5 000211 000)/(22 0002)48%。4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和乙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解析:D若甲和乙能自由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则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甲、乙为同一物种且以丙作为

4、食物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种内斗争,经过地理隔离后不能确定甲和乙是不是同一物种,故不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两个不同的种群的基因库一般不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C120 D121解析:B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AA和Aa分别占1/3、2/3,故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Aa和aa分别占2/32/34/9

5、、2/31/324/9、1/31/31/9,B正确。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基因频率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而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并

6、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7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某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某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且此选择作用应属自然选择而不是“人工选择”解析:B观察题图可知,类个体是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确,B错误。8如

7、图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该物种在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D该物种在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D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A、B正确。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D错误。

8、9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解析:B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岛上原有的生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若干年后,对于甲岛屿上的种群而言,b基因频率下降,而丙岛屿

9、上的种群b基因频率上升,故甲、丙两个岛屿上鸟类羽毛颜色进化的方向是不同的,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通过选择作用对这些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筛选,D错误。10在某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不考虑自然选择对果蝇眼睛颜色性状的作用。现在种群中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为11,且在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20C1/32 D1/40解析:D根据题干可知该种群在除去白眼雌性果蝇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因为雄性果蝇中红眼(XBY)白眼(XbY)31

10、,故该种群中P(XB)3/4,P(Xb)1/4,所以雌性群体中,P(XBXB)9/16,P(XBXb)3/8,P(XbXb)1/16,雄性群体中P(XBY)3/4,P(XbY)1/4。除去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后,剩余群体的雌果蝇中P(XBXB)3/5,P(XBXb)2/5,随机交配后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5)(1/4)(1/4)1/40。11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11、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解析:D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是捕食关系,相互影响,共同进化,A正确;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争夺空间资源等,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实质是对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进行选择,C正确;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没有地理上的障碍,不会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12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

12、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比例为_。(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由图可推测,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_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_。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蜗牛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因为基因型为bb的蜗牛占64%,故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8

13、0%20%32%。(2)由题图可知,有条纹蜗牛被捕食的概率大于无条纹蜗牛的,所以预计若干年后,有条纹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减小,这种变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由于这种变化只是基因频率改变,并未形成生殖隔离,所以蜗牛将发生进化,而不会形成新物种。答案:(1)20%32%(2)有条纹增加自然选择发生进化13(导学号81576098)(2018宿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

14、。(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如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