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558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模拟历史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项正确;孔子的春秋不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儒学汉代时才被统治者所推崇,当时是已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春秋是编年体,故D项错误。2.

2、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A. 政府的提倡B. 儒学的思辩化C. 佛教的传入D. 庄园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 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项正确。B说的是宋代理学;佛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由于政府提倡,导致汉代儒学成为主导思想。3.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

3、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宋明理学发展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奢侈之风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D项只是表面现象。点睛: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社会中服饰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商品经济符合题意。4. 清代前

4、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由此可见A. 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尽管商业发达,但都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内发展。支撑都市繁荣的消费主要是国家的开支消费,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这是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下出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出城市经济生活和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

5、D项错误;5.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说明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

6、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故C项正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反映了中日两国在对外战争上有不同的表现,从而说明了两国民族意识的不同。6. 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A. 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 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 完全确立近代学制D. 新旧教育体制并存【答案】D点睛:图片中关键信息是学堂分为三级和“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从中得出答案,其余的选项说法绝对,错误。7. 阅读下表:1935年和l

7、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1941年”和“1935年”,“冶炼业”、“机械金属业”发展迅速,这些说明了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冶炼和机械金属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单轻工业发展衰退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的问题,故AB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遭受日军破坏的状况,故C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1年”各个工业类别发展速度的不同,从中分析出工业生产的目的。8.

8、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这种做法A. 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B. 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C. 提高了稚典人奋政的积极性D. 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题干所述,古希腊在城邦时期将判决权赋予陪审 法庭,让公民作为司法审判的主体,从而培养了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伸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9.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

9、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A. 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 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 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 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金融体系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以世界金 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 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19世纪中后期,只有英国具有这 种能力。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

10、市场的成熟,故D项正确,A项错误;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场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0. 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A.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B.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C. 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D. 宰相己经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C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

11、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说明D项错误。11.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 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

12、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A项正确,D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B项错误;废除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一步,故C项错误;12.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A. 旨在保护小农经济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C. 制约农业生产发展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西方国家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材料二: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

14、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提,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握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

15、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碗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2)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