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55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育才高中部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合试卷1.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作者、出处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 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 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C. 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 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答案】A【解析】三则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均涉及黔中郡,秦简说明湘西属于黔中郡,说明秦朝在此时设立过郡进

2、行管辖,故B项正确。前三则史料属于二手史料,说服力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两个郡的范围大小,故C项错误。两则史料提及洞庭郡,有可能设立,故D项错误。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 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 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

3、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故A正确;B时间是东汉时期;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神,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3.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 租佃制下人身依

4、附关系有所松弛C. 统治者实行不抑土地兼并的政策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客户起移、不取主人凭由”等字眼反映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劳动力商品化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租佃关系在北宋并不居主导地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4. 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这表明当时南京A. 经济发

5、展冲击社会生活B. 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 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D. 文化复古之风流行【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服饰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注意区分商业中心、道德观念、复古之风等说法与材料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A. 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 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C. 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 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中可以看出,

6、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成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A项正确,BD项错误;马关条约没有使朝鲜独立,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李鸿章的意图是要保证中国边疆的安全。6. 民国建立,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A. 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B. 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C. 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D. 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答案】C【解析】“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说明民国政府在减少职位身份的差异,故A项错误;“

7、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说明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并立,这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故C项正确,B项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7.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A. 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 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 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 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材料“1934年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将救

8、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的主张,故A错误;中共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是为了进行土地革命,故B错误;“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4年。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革命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 2001年,在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12月25日,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反映出A. 经济

9、实力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B. 经济一体化扩展到贸易金融领域C.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体系的主导者D. 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随着经济势力增强而在努力改变不合理的旧的世界秩序,并对旧的世界秩序形成了冲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的说法不适合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不属于贸易金融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还尚未成为新的世界体系的主导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 古代雅典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终身研究学问,很少人愿意担任官职。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于雅典A. 知识分子对民主制度失望B. 有较为

10、严密的监督机制C. 知识分子对道德沦丧不满D. 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答案】B【解析】雅典为了维护民主制度而对官员构建了严密的监督机制,所以严密的监督机制导致了很少人愿意担任官职的现象发生,但是知识分子并未对民主制度失望,材料也不涉及道德沦丧的问题,很少人愿意担任官职也和自由信仰环境无关联,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0.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A. 社会进化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资产阶级革

11、命论D.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体现了社会进化论思想,所以答案选A;B C D与材料主旨不符。11.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 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B. 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C.

12、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 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信息是美国国会虽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垄断组织还是大量增加,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美国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A项错误;B项只符合“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的信息,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相反反垄断法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故C项错误。12. 对其分析正确的是,苏联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

13、0年43%44%A. 战后经济改革成效甚微B. 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C. 民众生活改善日益缓慢D. 与美争霸丧失主动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体现的是民众生活改善缓慢,民众为工业化牺牲大,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收入、工业生产总值均在增长,所以经济改革并不能说是效甚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生产总值是在增长的,所以工业化水平也是不断增长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掌握主动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

14、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科技有所发展,某些领城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留给我们太多的遭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再重蹈覆辙。”刘尚希等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材料二建国初期,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

15、、国务院各研究单位、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组成的科技体系。1956年成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国防科技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在国家计划领导下,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航空科技等学科及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诞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不断探索新的科技体制,既通过法律、法令形式形成科技政策,也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科技战略、规划、章程。人才、教育等配套政策不断出台大量科技成果的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为强劲的发展动力。改编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唐宋与明清时期社会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作用. 【答案】(1)秦汉至唐宋,封建政府大多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并长期领先于世界,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大发明等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技工作者更多注重对前代科技的总结,科举制度和理学思想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