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430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西周通过分封制完成对国家的控制,分封的同姓贵族主要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异姓贵族主要分封在边疆与戎狄接壤的地区。关于这种分封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 异姓国燕国成为周北疆的屏障B. 同姓国宋国统治商朝遗民C. 同姓国齐国成为东方制夷堡垒D. 同姓国鲁国建设文化中心【答案】D【解析】燕国是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故A错误; 宋国分封给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而不是同姓,故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齐国也不是周的同姓诸侯国,故C的说法也不对;鲁国是周公本人的封地,故属于周的同姓诸侯国,最终鲁国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所以D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2. 下图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

2、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叙述(评价)出处霍光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劣迹:“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汉书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

3、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辛德勇海昏侯刘贺A. 刘贺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B. 刘贺成为霍光宫廷权力争斗的牺牲品C. 刘贺因“狂乱无道”劣迹被废黜D. 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答案】D【解析】由汉书中的“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可以得出A不能被认定;B只符合第二个材料,但是没法从另外两个材料得出,故排除B;C只符合第一个材料,而不符合另外两个,故排除C;D符合第一个和第三个材料,由第二个材料的时间汉武帝驾崩后和第一个材料中的“前63年”可知这时已经“独尊儒术”了,所以D是符合史实的,故选D。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

4、解读题干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3. 下表: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下表反映了唐德宗公元779-804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6-859年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D. 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答案】A【解析】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中的门荫入仕者指的是门阀士族阶层凭借

5、门第获得官职,而进士入仕者则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中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而门荫入仕者越来越越少,这就意味着官员的组成结构由门阀士族阶层逐渐向其之外的阶层过渡,所以A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没法看出宰相执政能力的高低和相权的分散,故排除BC;科举入仕者增多只能说官吏的选拔方法和构成发生了变化,并不一定是公平和透明,故排除D。点睛:数据表格类题目,首先要看清表格是关于什么的数值,里面各栏的数值分别是哪一方面,然后要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最后可以得出有关信息。这是关于数据表格类题目做题的基本步骤,这一题也不例外。4. 明代赋税包含田赋、盐课和杂色收入,国际贸易税归类于杂

6、色收入。据统计,1570-1590年前后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为7万两白银,仅占杂色收入378万两白银的1.86%;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收入的0.22%。这一情况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朝贡贸易不能持久进行B. 中国逐渐放弃对海洋的经营C. 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D. 民间海外文化交流受到抑制【答案】B【解析】上述这组数据显示国际贸易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极为弱小,这表明了国际贸易经济贡献远小于政治贡献,因而当明廷通过宏大的远航达到政治目的以后,其自身内耗性的负向影响便凸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明朝不可能持久地将朝贡贸易持续下去,也就预设了明廷对远海经略的放弃,故选B而排除A;C与题意无关,D的结果是题干中的现实

7、,故D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不对,所以排除CD。5. 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中记述:“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扰;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这段史料A. 印证了开平矿务局官商合办的原因B. 揭露了开平矿务局官办的弊端C. 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步展维艰的现状D. 阐明了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开平矿务局为官督商办而非官商合办的原因,所以AB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由“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可知C反映了现实,故选C

8、;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是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故D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6. 20世纪初,梁启超一方面吸收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群体自由基本前提的个体自由不存在了”,影响他出现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是A. 深受专制思想的影响B. 君主立宪的立场决

9、定C. 民族主义的历史使命D. 保皇思想仍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20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之所以吸收了自由、民主、人权思想,但又没有个体自由而只有群体自由,是因为当时他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为了解决民族危机,所以就忽视了个体的自由,而强调了群体的自由,故选C;A与题意相反,B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ACD。7.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此次战役A. 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序幕B. 基本上解放长江以北地区C.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D. 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答案】D【解析】从上图看,共产党领导的各路野战军都布置在长江附近,结合所学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这种部署就是为了进行渡江战役,而渡江战役结束

10、后不久,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故选D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8. 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这一精神的贯彻A.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B. 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C. 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 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答案】D【解析】“战争第一”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支出优先供应与战争相关的重工业发展,故选D;A没法体现财政工作部署的先后顺序和主次关系,故排除A;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故B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BD。9. 英国诗人雪

11、菜在希腊颂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希腊,罗马这个我们的导师、征服者和我们的家园,将没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撒,我们也许还是野蛮人和偶像崇拜者,也许比这还要糟。”这主要说明了A. 希腊文明优于罗马文明B. 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C. 古罗马实施了民主政治D. 罗马人继承并传播了希腊文明【答案】D【解析】“如果没有希腊,罗马这个我们的导师、征服者和我们的家园,将没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撒”说明罗马的“光明”是来自于希腊,据此可以推论出D符合材料原意,故选D;AB与题意不一致,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10. 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面(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

12、国是“和平的祝福”)。该漫画表明A.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B. 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C. 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D. 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答案】B【解析】18世纪后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这是英国政治体制渐进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而当时的法国则正面临着法国大革命这种暴力革命的现实,所以题干中漫画用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作为标题,故选B;AC与题意无关,D没法完整反映题干内容,故排除ACD。点睛:这一题属于漫画类题目,漫画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寻找漫画的名称、画中的隐含信息,关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然后结合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即可。这一题需要结

13、合“18世纪后期”和漫画名称及漫画本身综合考虑即可得出答案。11. 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粮食税的全面推行B. 允许工农自由贸易C.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D. 提高了农民的地位【答案】A【解析】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农业方面的政策深得民心,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制的实行,故选A;BD都得益于A,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12.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

14、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答案】B.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来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邦沟池以为困。礼记礼运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县也。墨子七患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

15、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底,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答案】(1)特点: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原因:中国古代的集权政治、宗法思想影响;农耕经济模式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工商业地位较低。(2)权利: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