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401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

2、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S:32第I卷 选择题(第I卷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B. 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制作化学精密仪器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A. 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的颗粒物,它不一定是胶体粒子,A不正确;B. 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不正确;C.

3、“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C正确;D. “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正确。本题选C。2.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表示粒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24LCH4中含有的C-H键数为0.4NAB. 将1mol Cl2通入水中,则N(HClO)+N(C1-)+N(ClO-)=2NAC. 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g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aNA/44D. 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答案】D【解析】A. 因不知道是否为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2.24LCH4的物质的量,当然也无法计算含有的

4、C-H键数,A不正确;B. 将1mol Cl2通入水中,假如氯气全部溶于水中,因氯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氯原子守恒可得2N(Cl2)+N(HClO)+N(C1-)+N(ClO-)=2NA,B不正确;C. 1mol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28g、转移1mole-,故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g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aNA/28,C不正确;D. 甲醛(HCHO)和冰醋酸的最简式都是CH2O,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0.1mol CH2O,故其原子总数为0.4NA,D正确。本题选D。点睛:在找溶液中某元素的守恒关系时,要把与该元素相关的物质找齐

5、、并把相关的化学平衡关系搞清楚,才能写出正确的守恒关系式。3. 人尿中可以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吲哚乙酸与苯丙氢酸互为同系物B. 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C. 1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反应,最多消耗5molH2D. 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A. 吲哚乙酸与苯丙氢酸的不饱和度明显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 A不正确;B. 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六种,B不正确;C. 1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反应,最多消耗4molH2,C不正确;D. 吲哚乙酸分子中有苯环、碳碳双键、亚氨

6、基和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正确。本题选D。点睛:注意酯基和羧基中虽有羰基,但是其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氢或去氧是还原反应,反之是氧化反应。4. 某溶液由K+、Fe3+、SO42-、CO32-、NO3-、I-中的几种离子组成,取样,滴加NaOH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否含有SO42-可用BaCl2溶液检验 B. 是否含有K+可通过焰色反应确定C. 一定存在的离子为Fe3+、NO3- D.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CO32-、I-【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某溶液由K+、Fe3+、SO

7、42-、CO32-、NO3-、I-中的几种离子组成,取样,滴加NaOH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Fe3+、一定没有CO32-和I-。A. 是否含有SO42-可用BaCl2溶液检验,A正确;B. 是否含有K+可通过焰色反应确定,B正确;C. 无法确定是否一定存在NO3-,C不正确;D.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CO32-、I-,D正确。本题选C。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 +H2B. 将FeO溶于稀硝酸:FeO+2H+=Fe2+H2OC. 向(CH3COO)2Ba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 SO42-=BaSO4D. 向NaH

8、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HCO3-+Ca2+OH-=CaCO3+H2O【答案】A6.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配制0. l0mol/L 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 20 mL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配制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A不正确;B. 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B正确;C. 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剩余的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不正确;D.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所以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 mL ,D不正确。本题选B。7.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

9、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目的A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B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的H2C2O4溶液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因素C向稀H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人KSCN溶液稀HNO3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D向盛有1mL稀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NaCl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不同沉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 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

10、中,可以通过气体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A正确;B. 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的H2C2O4溶液,根据溶液的褪色快慢,可以证明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因素, B 正确;C. 向稀H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人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不能证明稀HNO3能将Fe氧化成Fe3+,C不正确;D. 向盛有1mL稀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NaCl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沉淀逐渐变为黑色,可以证明不同沉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本题选C。8. 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

11、池正极材料。可用电解LiCl溶液制备LiOH,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B连接电源正极B. 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C. 阳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OH-D. 每生成1molH2,有1molLi+通过该离子交换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电解LiCl溶液制备LiOH,由于B电极生成氢气,A与B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所以B为阴极,B极区用LiOH溶液,A极区为LiCl溶液。A. 电极B上产生氢气,所以B为阴极,B连接电源负极,A不正确:B. A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B正确;C. 阳极反应式为2Cl+2e-= Cl2,C不正确;D. 每生成1molH

12、2,有2molLi+通过该离子交换膜,D不正确。本题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可以类比氯碱工业。9.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SSO2SO3O2BCO32-HCO3-CO2H+CCl2FeCl3FeCl2FeDAl3+Al(OH)3AlO2-NH3H2O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S和O2不能直接生成SO3,A不正确; B. 各步转化均能实现,B正确;C.氯气和铁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C不正确;D. Al(OH)3不溶于氨水,Al3+和NH3H2O反应,不能生成AlO2-,D不正确。本题选

13、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这是很多学生的弱项。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常见的重要转化及其转化的条件,如铁与氯气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不论铁是否过量,只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只能在水溶液中才能被铁还原为氯化亚铁,很多学生搞不清楚这一点。10. 已知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是氧化产物 B. O2F2是还原剂C. 若生成3.2gO2,则转移0.4mole- D.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O2F2中氧和氟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1,在反应H2S+4O2F2=SF

14、6+2HF+4O2中,S由-2升高到+6,O由+1降低到0,所以硫化氢是还原剂、二氟化二氧是氧化剂。A. 氧气是还原产物,A不正确;B. O2F2是氧化剂,B不正确;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4mol O2,转移8mol e-。3.2g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生成3.2gO2,则转移0.2mole- ,C不正确;D.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本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陌生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F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1价,去判断氯化物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11. 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

15、(g)+N(g)2R(g)H0,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的v(正)小于t2时刻的v(正)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C. 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相等D. 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反应M(g)+N(g)2R(g)H0,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由图可知,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后,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由此可知,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了一定量的R而增大了R的浓度,由于容器为恒温恒压的,故容器体积必然成比例增大,所以在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都减小。A. t1时刻的v(正)大于t2时刻的v(正),A不正确;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B正确;C. 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两平衡等效,所以M的体积分数相等,C正确;D. 因为温度相同,所以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