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9154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解析》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班级:_姓名:_准考证号:_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材料反映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国”与“家”相结合C.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D【解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说明是等级制度问题,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A错误;B和C是宗法制的特点。2. 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

2、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由此可见,桑弘羊与雍正帝都A. 实现了减轻税赋的目的B. 注意税赋征取的正义性C. 废除了地主阶级的特权D. 无法切实解决财政困难【答案】B【解析】“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说明民众对于赋税作用,“摊丁入亩”是按照人口进行征税,二者体现出赋征取的正义性,B正确;A不是材料主要目的;C中废除特权不符合事实;D中无法切实错误。3. 20世纪60至70年代,围绕兰亭集序是否为王羲之真迹的论辩在学界展开。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证明兰亭集序非王羲之真迹的证据

3、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出土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最有力说服是兰亭集序非王羲之真迹,C正确;A、B和D都属于文献史料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4. 当代许多学者比较推崇宋代文化。以下排列中,最能凸显宋文化特质的是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词曲吟唱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答案】D【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政府实行文官管理制度,理学兴起,D正确;曲是元朝实行,A和B错误;C中尚武不符合材料主旨。5.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

4、天下郡国利弊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A.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C. 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D. 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答案】B【解析】“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弊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进入总结阶段,B正确;A属于政治方面;C属于思想;D不符合题意。6.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

5、力体系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答案】B【解析】“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说明受到传入儒家思想影响,国人思想具有天朝上国思想,外交部出现很晚,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 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B. 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C. 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D. 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答案】C8.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A. 激发了农业

6、生产活力B. 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C. 旨在缩小城乡差距D.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的措施主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A正确;B是家庭联产承包制;C是差距缩小错误;D是1984年。9. 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罗马法A. 注重程序合法B. 保护私有财产C. 主张过失

7、担责D. 强调法律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的意思法律方面是过失担保,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10. 1776年,英国商人向国王乔治三世和政府递交了大量的请愿书,呼吁与殖民地妥协。当英王派人携带支持政府作战的文书到伦敦市民中募集签名时,最终募集到11个;此外,还有1171位伦敦商人在反对政府政策的抗议书上签了字。这在客观上说明A. 北美独立具有群众基础B. 英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C. 民众参与决策机会有限D. 乔治三世失去社会民意【答案】C【解析】“当英王派人携带支持政府作战的文书到伦敦市民中募集签名时,最终募集到11个;

8、此外,还有1171位伦敦商人在反对政府政策的抗议书上签了字”说明民众参与决策机会有限,C正确;群众基础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和C不符合题意。11. 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A. 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B. 认为对农业投资很不够C. 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D. 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答案】A【解析】“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说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失败,A正确;投资不符合题意,B错误

9、;C和D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12.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答案】A.第II卷13.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

10、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

11、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

12、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原因: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政府重视边防提供特殊机遇;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2)特点: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

13、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人口大量西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评分细则】(1)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或答“政治地位重要”等;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或抄材料“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政府重视边防,提供特殊机遇;或答“应付西北少数民族军事需要”;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答到“屯田叙功”或“官牧业”等词语;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或抄材料“怀柔”“备尝其值,广设市场”等。(2)特点: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或答到“日本侵华”字样的;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或答到“国民政府(做)”字样的;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或写到“西北问题研究会”“西

14、北经济研究所”;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或有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字样的;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或抄材料“要协调各行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人口与技术大量西迁,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解析】()依据材料一的信息从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或答“政治地位重要”等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或抄材料“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政府重视边防,提供特殊机遇;或答“应付西北少数民族军事需要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以及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回答。()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

15、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以及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及人口与技术大量西迁,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角度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历史事件(19291945)1929年,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3%,29日继续下跌22%。1930年,美国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保护法案。苏联获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1931年,发生英镑挤兑风潮,英国上调进口从价税至50%。德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法国大幅提高关税,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进口配额制度。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大幅贬值;颁布紧急银行法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工程振兴署。希特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