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8991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卷b版)课件: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 (新课标专用),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五年高考,1.(2014课标,8,4分,0.317)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 群岛 (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 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2.(2014课标,9,4分,0.49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2、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 喜热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知识拓展 企鹅原本生活在南极地区,顺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等洋流漂流至科隆群岛,由于气 候适宜(不是很热)、鱼类丰富,于是在此定居。,3.(2016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 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

3、且善捕鱼的熊 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 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 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 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4、,解析 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 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 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 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 (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的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 夏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疑难突破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首先从材料中明确气候差异有:南北差异、东

5、西差异,其中 南北植被差异与纬度相关。其次结合地形特征:南北向山脉、高差大。最后运用地形对气 温、降水的影响知识分析。(2)首先逆向思考: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需要什么条件,其 食物需求大、活动空间大;其次结合区域特征: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山地多平地少,动植物 少。(3)拍摄熊首要条件是容易在此看到熊(熊吃鱼应在河流旁边),其次拍摄需要天气条件,同 时熊属于猛兽,拍摄者要不被熊发现。,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 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

6、影响。,1.(2018天津文综,5,4分)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 相符的是 (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答案 D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 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水域面积的 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A项错误;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 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湖水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气候及地表 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

7、数量发生相应改变,C项错误。,易错警示 高山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 径流量增多,但这指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河流水量变化状况,该题表示的是多年变化情况, 学生盲目利用原理易错选B项。,2.(2018天津文综,6,4分)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 是 (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 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 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海平面上升,

8、沿海 地区的海拔会相应降低,A项错误;海平面上升是因为海水热膨胀和极冰融化,故两者均可以作 为海平面上升的依据,B、C项错误。,3.2017天津文综,13(4),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上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 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答案 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解析 本题通过矿泉水企业的发展,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矿泉水源地主要来自 河流的上游水源,若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可能会直接破坏水资源,减少河流流量,降低地下水位, 且会减少湿

9、地面积,破坏植被等。,4.(2014海南单科,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 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 落差小,排水不畅。,解析 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冷”是由于:纬度 较高(气温低)、寒流影响。“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日照少)、地势低 平(图

10、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2015江苏单科,6,2分)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 不同,西侧河流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河流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 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故选B。,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 置

11、图。读图回答下题。,2.(2014江苏单科,14,2分)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 是 (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 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D项正确。,3.(2013课标,37,24分,0.57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 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

12、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沼泽萎缩。(2分)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

13、)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3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季之 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解析 本题以速生桉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综合表述能力。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为沼泽提供了稳定 的水源。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 及沼泽萎缩。原因是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第(3)题,利用材料信息,从速生桉的生长习

14、性及 发展造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两方面作答。第(4)题,一方面我国西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热带 雨林气候区且有旱、雨季之分,另一方面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如在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速 生桉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审题技巧 抓住图文材料中关键信息“大量吸收地下水”和图中地下水位线下降,据此进一 步分析大量引种速生桉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 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

15、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 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7课标,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答案 B “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正值春季。“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杂树 冬季落叶,此时春季开始长出新叶,则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据此可排除A、C两项。从 图片中树型看,也不可能是针叶林,故为落叶阔叶林。一般杂树是在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下 自然生长的植被,属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故B正确。,疑难突破 本题中作为绿化景观而栽种的常绿灌木,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多为改变北方冬

16、季单调的颜色,不属于当地地带性植被。,2.(2017课标,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 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 A 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植被,由材料可知当地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属于 温带植被,两者所需热量不同,可知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另外,作为景观植物,要保持 常绿;而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在冬季落叶,也可推断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气温。,疑难突破 注意常绿灌木作为景观植物,可以通过人工浇水来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则降水不 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同时“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说明其对各地差异较大的土 壤、光照条件要求不高。,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 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2014大纲全国,4,4分)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