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898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必备知识回顾】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图,回答问题。,(1)在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演化过 程;在生命出现以后,_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 色。 (2)地质时期两次因环境变化而衰退和灭绝的物种。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_灭绝,脊 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_植 物明显衰退。,化学,有机进化,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蕨类,中生代末期:_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 物种类灭绝。,恐龙,【知识链接】 生物进化与环

2、境演变简史中的“三变化”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变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的大规模开发 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_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_,防止过度的_ _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 济建设与_的关系。,自然资源,温室效应,自然规律,开,发活动,环境生态保护,【典型

3、考题研磨】 【典例1】(2018娄底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3)题。,(1)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 A. B. C. D.,(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3)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挖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找到煤层 B.甲、乙都能找到煤层 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乙地找到煤层,【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 【尝试作答】(1) ,(2) ,(3) 。,裸子植物化石, ,A,B,D

4、,【解题技法】 沉积岩判断岩层年代的方法 (1)根据沉积顺序,一般为“下老上新”; (2)根据化石中生物演化规律,如典例1中三叶虫化石年代最老。,【高考模拟精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3题。,1.有机进化在地球表层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其开始的时期是 ( ) A. B. C. D.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3.下列地理事物不是在时期出现的是 ( ) A.蕨类植物 B.第四季冰期 C.被子植物 D.灵长类,【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在生命出现后,有机

5、进化在地球表层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生命在元古代逐渐繁盛。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第3题,时期为新生代,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4.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5.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4选D,5选A。 第4题,观察三幅不同时期的湖泊示意图可知:,第5题,根据该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可知,该地区某一自然

6、环境要素(水文)发生了变化,则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其他要素(植被、土壤、生物、地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加固训练】 (2018武汉模拟)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1)、(2)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解析】(1)选B

7、,(2)选C。第(1)题,仔细阅读题干材料 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 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 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第(2)题,由题干 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回顾】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图,回答问题。,(1)地理环境要素:_、水、_、生物、_、 地形。 (2)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 作为_的一部

8、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 征是协调一致的,如下图南方低山丘陵区。,大气,岩石,土壤,整体,季风,亚热,酸,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 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状态的变化,即“牵一 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 个生态环境失调:,整体环境,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 免地影响到_。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 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其他区域,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 读土壤形成的制约因素图示,回答问题。,物质基础,水热状况,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有机质,土壤肥力,物质、能量,【知识

9、链接】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实例,【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 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 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纬度,地形,海陆

10、位置,鲑鱼溯河而上的沿,岸,南北向山地纵贯半岛,河流,【尝试作答】(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题技法】 用整体性理论回答问题的技巧 (1)地理现象成因类: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时刻联想到其他要素。如典例2中,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属于要素之间的联系,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与区域的气候、生物等多种

11、要素相关。,(2)生态环境问题类:很多的环境问题,是由于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造成影响而产生的。如水土流失造成的气候、植被、土壤、水质等方面的变化。,【高考模拟精练】 (2014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12、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1选A,2选D,3选D。第1题,从表格数据分析可 知,生物量有所提高,植株密度有所改变,植被分布并未 改变。第2题,从表中地下生物量的数据分布可知,地下 生物量的灌木植物与草本植物此消彼长。第3题,从表 中数据可知,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灌木

13、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量减少,草本植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2018泰安模拟)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二者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4.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下列要素中可能增强的有 ( ) 流水作用 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地面蒸发 水汽输送 地面径流 A. B. C. D.,5.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气候的海洋性变强 B.植被覆盖率增大 C.气温的日、年较差减小 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解析】4选C,5选D。第4题,由图可知,

14、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风尘沉积通量增加,说明地区干燥度上升,则风力作用、地面蒸发作用增强,与降水相关的要素会减弱,则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水汽输送、地面径流等减弱。第5题,由图可知,风尘沉积通量与干燥度呈正相关,说明气候更干旱,晴天更多,故太阳能资源更丰富。,6.(2018安徽六校联考)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

15、纬度位置看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 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 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第 (2)题,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 湖面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低。第(3)题,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水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 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 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 缩;湖泊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 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加固训练】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下列对图示甲丁处内容对应合理的是 ( ) A.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