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8970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试题: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占有130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90%以上,反映了当时自耕农户占主体,这说明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选A项。B项与表格信息不符;C、D两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答案:A2(2017新课标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

2、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信息可知,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人们致富并不能说明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排除A项;西汉前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只能说明人们靠努力和智慧致富,并不能说明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故D项与材料不符。答案:C3.(2016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随着土地的

3、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答案:D4(2016新课标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因而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出现

4、了题干中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20%左右,其余大都是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答案:B5(2015安徽文综)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府严厉打击偷税的商人,而对捉拿偷税人的人予以奖励,这说明官府重视商税收入,故选A。答案:A6(2014新课标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中国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