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8968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iii卷b版)课件: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 (新课标专用),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考点一 水循环和水资源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 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五年高考,1.(2018课标,8,4分)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答案 D 由所给地形图可知,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湖水更新主要通过河流流出和流入来实 现。贝加尔湖的湖水深度大,水量巨大,但只有表层湖水因海拔高而从河流流出,大部分水体都 无法流出,故整个湖水更新缓慢。 误区警示 贝加尔湖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2、,所以考生容易认为湖面蒸发弱是湖水更新缓慢 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内流湖的水体排泄以蒸发为主,外流湖的水体排泄应该以径流为主。,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 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2.(2017课标,6,4分)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答案 C 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 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

3、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告之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因为材料中出现了2 000毫米这一数字,而一般高考题目中的信 息均为有效信息,导致错选B项;还有一种情况出现错选,即把流域与湖面混淆而出错。,3.(2017课标,7,4分)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 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 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

4、正确。,知识归纳 影响蒸发的因素:气温、风力、湿度等。蒸发能力与气温、风力正相关,与湿度负 相关;而实际蒸发量还与当地可被蒸发的水量多少正相关。,4.(2017课标,8,4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 B 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 量减少,带入湖泊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 故B项正确,A项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注意材料中“盐度饱和”,则湖水盐度不可能增大。,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

5、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 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 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5.(2016课标,7,4分)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答案 B 本题考查水循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森林植被遭破 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 内波动强烈,B项正确;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

6、波动强烈,D项错误。,规律总结 森林植被遭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淤积河道;森林植被遭破坏,下渗量减 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增强。,评析 本题难度较低。关键是明确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6.(2016课标,8,4分)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水循环。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 坡面径流减少,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正确;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多,地 下径流增加,正确。选择C项。,名师点睛 识

7、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 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7.(2016课标,9,4分)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 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 D 本题考查水循环。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 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河流径流量 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部分甲河流域坡面径流渗到乙河流域从

8、 而汇入乙河,故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规律总结 森林植被增加,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 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 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 此完成下面三题。,8.(2015课标,1,4分,0.27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答案 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

9、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 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易错误地认为铺设树皮覆盖层可以为植物提供有机质,主要 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和图中信息。,9.(2015课标,2,4分,0.22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答案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 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知识拓展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的颗粒物质比较大,雨水通过快,不能起到净化作用。,10.(2015课标,3,

10、4分,0.835)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 C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 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名师点拨 本题组以“雨水花园”为切入点,考查了人类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改造,以及对水资 源的利用,突出了地理的实用性。,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1.(2015课标,7,4分,0.293)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

11、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 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 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海域,乙海域更 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故四海域中乙海域海冰厚度最大,故选 B。,名师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平时复习时加强读图训练,提升信 息解读能力。,12.(2015课标,8,4分,0.56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

12、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而言,年平均气温低于-4的日数越 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 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规律总结 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其附近海域海冰厚度最大。,13.(2015课标,9,4分,0.588)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 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

13、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 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 需求量大,D项错误。 命题评审 本组试题情境新颖,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 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 性绿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2014课标,6,4分,0.569)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 A.塔里木河

14、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答案 A 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 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 项正确。,15.(2014课标,7,4分,0.216)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 多的是 (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答案 C 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 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的蒸腾 作用,故A

15、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 失,但对植物的蒸腾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 对区域特点把握不清易错选B。解题关键是理解生产性绿水的概念,以及抓住题 干中“干旱和半干旱区”“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等重要信息。,评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生产性绿水的概念,以及抓住题干中“干旱和半干旱区”这一 重要信息。对区域特点把握不清易错选B项。,16.2018课标,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 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

16、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 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答案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注意需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说明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 读图可知,索瓦位于盆地地区,等高线稀疏,地表平坦,利于蒸发;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气温 高,降水少,光照强,利于蒸发。,解题指导 根据等高线数值及其分布特征来判断地形特征。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等高线稀 疏地形平坦,平坦开阔的地区利于水分蒸发。,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5福建文综,3,4分)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气温上升 降水量增多 风力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