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97649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三、实验方案举例1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实71所示:图实71(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

2、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方案二: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实72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图实72(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

3、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实73所示图实73(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m1m2,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母题如图实74,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实74(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

4、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解析】(1)小球碰前和碰后的速度都用平抛运动来测定,即v.而由Hgt2知,每次竖直高度相等,平抛时间相等即m1m1m2;则可得m1OPm1O

5、Mm2ON.故只需测量射程,因而选C.(2)由表达式知:在OP已知时,需测量m1、m2、OM和ON,故必要步骤A、D、E.(3)若为弹性碰撞,同时还满足机械能守恒m12m12m22m1OP2m1OM2m2ON2.【答案】(1)C(2)ADE(3)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借题悟法核心点拨1.实验原理的理解第(1)、(2)问(1)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通过平抛运动算出.(2)公式v,由于H、g相同,故只需测射程x就可求速度.(3)测x时,应注意平均落点的确定方法用圆规作出尽可能小的圆,将这些点包括在圆内,则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如图所示).2.弹性碰撞的特点第(

6、3)问(1)动量守恒:用测量的射程表示为m1OPm1OMm2ON.(2)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即m1OP2m1OM2m2ON2.母题迁移某同学用如图实75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

7、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甲 乙图实75(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和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水平槽面相对于O点的高度(3)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

8、,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解析】(1)如题图所示,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5.7 cm.(2)小球做平抛运动时飞行时间相同,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的大小关系表示速度的大小关系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到O点的距离x1、x2、x.所以应选A、B、D.(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影响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利于减小误差,故C正确【答案】(1)65.7(2)ABD(3)C考点二|

9、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母题(2014全国卷)现利用图实76(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

10、示 (a) (b)图实76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解析】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v式中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A,则tA0.02 stA可视为很短设滑块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式得v02.00 m/sv10.970 m/s设滑块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式有v2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22.86 m/s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则pm1v0pm1v1m2v2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p100%联立式并代

11、入有关数据,得p1.7%5%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见解析借题悟法核心点拨1.滑块B碰后速度的求法:利用t很小时有v,求出速度v,即v.2.滑块A碰撞前后速度的求法:先确定打点周期T0.02 s,再由v求出速度,碰撞前后x分别取4.00 cm和1.94 cm.3.相对误差的理解:相对误差,而绝对误差在本题中为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之差,测量值在本题中为碰前的总动量.母题迁移气垫导轨(如图实77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

12、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导学号:92492269】图

13、实77【解析】碰前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10.2bs1v20.2bs3故碰前动量的大小分别为:mv10.2abs1mv20.2abs3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mv1mv20.2ab(s1s3)碰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mm)v2a0.4abs2.【答案】0.2abs10.2abs30.2ab(s1s3)0.4abs2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创新点1利用圆弧轨道并结合动能定理验证动量守恒1某小组用如图实78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A、mB,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x0,然后把球B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将球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球B相碰,重复多次图实78(1)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A、mB应满足的关系是_;(2)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_;(3)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4)取mA2mB,x01 m,且A、B间为完全弹性碰撞,则B球滑行的距离为_【解析】(1)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mAmB.(2)碰撞后两球做减速运动,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A、vB,由动能定理得:mAgx00mA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