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1270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的实质 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第4节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 难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商鞅面临一个怎样风雷激荡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时代主题:大动荡、大变革,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结合课本叙述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 2. 秦国形势: 3. 变法准备:,条件,大动荡、大变革,一、背景 1. 时代背景: 2. 秦国形势: 3. 变法准备:,秦落后,需增强国力,(条件),大动荡、大变革,“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

3、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来秦,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 2. 秦国形势: 3. 变法准备:,秦落后,需增强国力,秦孝公广纳贤才,(条件),大动荡、大变革,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变法准备,一、变法背景 1. 时代背景: 2. 秦国形势: 3. 变法准备:,秦落后,需增强国力,秦孝公广纳贤才 商鞅来秦(说服权贵,南门徙木) 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 其它国家变法提供经验教训,(条件),大动荡、大变革,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二、商鞅变法的措

4、施,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全民皆兵),1.军事上:,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没军功的亲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编制什伍组织(户籍制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废除了旧贵族土地占有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2.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土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5、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但弊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3.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推行什伍连坐制度(户籍制度),废分封,行县制.,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从经济领域加强

6、中央集权.,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弊端?),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便于政治上的统一;但压制了人们的思维,是文化专制政策,也造成人类文化成果的破坏,对后世文化政策产生恶劣影响.(秦朝的焚书坑儒),4.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5.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 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主张一夫一妻制,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作用:增加税收,客观上改变秦地的民风。,1.对秦国-,经济上:,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收富国强兵之效,政治上:,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初

7、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统治秩序。,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改革深入人心;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实现国家统一:,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材料: 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

8、年益寿乎”? 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了剥削与压迫:,(2)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如:刑法严酷、连坐法,(3)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保障),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四、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重要因素,5)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信任。,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本课内容,巩固练习,材料一:令民为什

9、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

10、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秦兵,“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而且他们善骑射”,“尚 武”,按地域,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 (世袭),国君,地方县吏 (非终身),任命,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县制,分封制,按血缘,改革成败依据和成败因

11、素,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认识和启示,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 启示: 、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

12、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

13、外。,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商鞅变法的背景: (1)秦国落后,客观要求增强国力(必然性) (2)秦孝公希望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主观要求变法图强。 (3)商鞅个人条件:商鞅来秦,并阐述法家富国强兵、变革政治的主张,体现了改革的精神。,2.改革的内容 (1)军事方面:,(2)经济方面:,(3)政治方面:,(4)思想文化方面:,3.商鞅变法的结果,4.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

14、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牺牲的大无谓精神;要求改革者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4)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1.对秦国-,经济上:,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收富国强兵之效,政治上:,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15、; 稳定了统治秩序。,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社会转型:,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下来.,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国家统一:,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重要因素,第一部分 观点与概述 一、基本观点: (一)改革的含义 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

16、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 、宗教改革。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与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有区别。,(二)改革的历史反思(导读) (1)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才成功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这里的时代潮流是指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 (2)成功的改革是全社会的互动。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 (3)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既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所以,改革的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