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8143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9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胡 滨教语文到底教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曾在名牌师范院校问过应聘的中文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在向全国招聘语文教师的考场上问过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说教语言文字的,有说教文章文学的,有说教语修逻文的,有说教听说读写的据我了解,这个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头脑中是模糊不清的。教小说,就讲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教散文,就讲“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新闻,就讲“倒三角”的结构特点,教论述文,就讲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文言文,就讲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总的一句话,要么教语文知识,要么教文章做法,要么教精神品德。新课程实施

2、以来,更有一批“弄潮儿”什么都不教,尽在瞎胡闹:一会儿表演,一会儿探究,一会儿让理科教师进语文课堂,一会儿让学生充当法官审判课文中人物。这样做的结果,或者极大毁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或者“种他人田荒自家地”,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培养,语文教学屡遭诟病就不足为怪了。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文学作品,就学习文中语言的生动形象;教实用文,就学习文中语言的客观朴实;教论述文,就学习文中语言的准确严密。教文言文,就学习古人用语的精炼简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写作的技巧,欣赏篇章的精妙;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3、积累知识,积淀语感,训练思维,熏陶情感。我们把这样的语文教学,称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语文学习2007年第10期刊登朱学坤先生语文:话语重建与传统回归,作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言和意的统一”, “这是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准确揭示,是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言语表达的理想境界。”“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在此之前,李维鼎先生提出过“言意互转论”(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虽然对他们的一些论述不完全赞同,但他们从我国传统的文论中汲取了有益资源,来诠释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是最恰当不过的。用“言意统一”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很

4、有现实意义。我认为,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存在两大硬伤:言不及意和“得意忘言”。言不及意,就是只教语文知识,只教写作方法。离开语境学词语,不顾情景讲修辞,抛弃主旨谈技巧。课堂上,学生抄了不少生字词,记了不少写景抒情的妙句,也背了不少诸如“开门见山”、“托物言志”之类的作文法则,却总是不知这些佳词妙句“佳”在哪里,妙在何方,总是不知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妙招用在什么地方才好。譬如学习荷塘月色,“蓊蓊郁郁”、“ 羞涩”、“倩影”等等这样的词语是要知道读音和释义的,比喻、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是要讲的,还有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是要记住的。至于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不用行不行?这样的景和这

5、样的情有什么关系?一概不管。“得意忘言”是另一种教学状态。课堂上大讲中心思想、情感主旨,离开语言架空分析。于是乎,学过项脊轩志,记住了归有光借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却不记得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等赞美书房的佳词,不记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等动情的妙句。学过水调歌头游泳,记得诗人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业绩,却忘了“极目楚天舒”中的一个“舒”字,不仅是写天空的开阔,更是诗人心情舒畅的表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个“飞”字,写尽了大桥的雄伟气势。当然还有“无言无意”的教学,那是一些闹剧,不及一提。“

6、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是用怎样的“言”,去表达怎样的“意”。 2006年9月7日上午,第22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课后,总理评课:“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就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我认为这是对“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具体的精辟的阐释。学谏太宗十思疏,在了解了文章是一位大臣向皇帝提意见的大意后,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学

7、习这位大臣是用怎样的语言敢于向地位至高无上的人君进谏的。于是,话题从何切入,“十思”何时提出,对偶的用词,排比的句子,骈文的特点,这些属于语言范畴的,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魏征的耿耿忠心;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品德得到熏陶,精神得到提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学宝玉挨打,在了解了节选部分的前后情节和节选部分主要表现宝玉与父亲贾政两代人的思想矛盾和性格冲突后,在课堂上重点学习情节的巧妙安排、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各种描写的精彩绝伦。同样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宝玉反抗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性格,了解封建家庭的错综复杂

8、的矛盾争斗;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沐浴文学的侵染,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言意统一中的“言”指的是文章的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方式等等;“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等。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言意统一”,是因为教材是“言意融合”的经典。“所谓经典,是指那些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范的、具有超时空性和历史穿透力的作品。中外经典名著是经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进步精神,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中外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对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圣者、智者对话,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能和创造的力量,从中得到

9、真知灼见和审美乐趣,并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语文建设2007年 第2期 张伟忠播撒经典的种子)。经典的作品都是“言”与“意”高度融合的、统一的。古人说:“道假词而明”(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经典作品都是“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 (叶梦得石林诗话)。因此,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表现形式方面,也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样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优美、形象,激发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做到言意统一,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

10、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言意统一”,是因为学生需要语言的滋养。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专家们多有论述。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章熊先生分析说,中学阶段,从少年步入青年,视野不断扩大,思想也渐趋成熟。这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复杂,而且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于是,他的言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娃娃腔”,而是要像有文化的成年人那样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力求把日益复杂的内容表达清楚,而且力求把它表达得更加完美,即要实现由口语风格向书面语过渡。中学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利用学生智力发展、言语能力形

11、成的最佳时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程度,变自发为自觉,习得加学得,科学地加速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章熊:我们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中文自修1997年第2期)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而目前学生的语言现状却非常的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缺乏语言范式的积累,表达时总是词不达意、作文时总是难以做到文从字顺。特别是生活在方言区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天到晚说着“我走先”、“我有做作业”、“今天生病了,好辛苦(难受)”等等,规范语言的习得环境如此恶劣,如果

12、再不在学校校园营造习得规范语言的良好环境,不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言的学得效率,那么,提高语文素养就是一句空话。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明确了语文教学根本任务。“什么都可以教,却不知教什么”是不少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的困惑。确实如此,语文课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几乎是一个拥有无数教学可能的信息载体。所谓“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的确是一种客观事实。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在一堂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怎么可能?过去有人说,“红旗飘”三个字可以讲一节课:可以讲造字六义,可以讲语法结构,可以讲词义,按现在某些流行做法还可以拓展延伸,等等等等。这样做也符

13、合所谓“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但我们提倡让学生“得其该得”的,“该得的”就是言意统一的阅读和表述能力,或者叫语言功底。不能用语言功底以外的“有所得”代替“该所得”。否则,语文教学永远是“误尽苍生”。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还出现了“泛语文”和“反文本”的倾向,有人批评说,“语文”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文本成为一只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子,甚至导致语文课失掉了学科的特质。这种随意的、蹈虚的做法,被李海林教授称之为“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语文课应该是“语言学习课”,是“语言训练课”。当前的不少语文教学不重视在语言的积累,不重视语感的积淀,不重视语句语段的训练,这应

14、该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就是把学生学习语言作为首要的任务,是为了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语文课堂既是学生继续习得语言的场所,也是学得语言的加工厂,是运用语言的训练基地。“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课文的语言特色有高度的敏感,有精到的解读。课文内容“是什么”,是学生容易搞清楚的问题,而“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是学生不容易搞清楚而又必须搞清楚的。与之相关联的,课文内容“是什么”是教师容易施教的,“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却是教师不容易施教的。这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拥有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自觉地去独立研究教材,常常是通读一遍课文之后,就依教师教学

15、用书中的说法进行备课,很少细研深钻,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教师自己都没有个性化解的读能力,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学生呢?怎么能让学生有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研究和解读是必修的基本功,只有读懂课文、“吃透”教材,才能锤炼出内功,引来“言意统一”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在带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重视吟诵、品读、体味、领悟等学习方法。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反复诵读吟咏,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咀嚼品味,积累足够数量的汉字、词汇、句子和一定量的可以成诵的经典作品。通过品读领悟

16、课文语言的意图感、意义感和意味感,深入到语境中去,感受语言的蕴味,把握语脉,力避空洞的理性分析和僵化的知识教学。品读中的“品”,是感受,是咀嚼,是欣赏。“品”要以“读”为基础,即在“读”的基础上“品”;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收获,要用“读”来强化“品”的感受,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要用“读”来领悟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品品读读:这就是言意统一的语文学习,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牢记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要多一点感性,多一点积累,多一点“举三反一”。有人说语文学习就是具有“少慢差费”的特点,应该是有道理的。“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追求“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的表述。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积累的厚薄。表达的问题更多的要靠阅读来解决。但也不可轻视表达训练的作用。表达训练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