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验1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8066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2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分析仪检验18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血液分析仪检验18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血液分析仪检验18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血液分析仪检验18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血液分析仪检验18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分析仪检验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分析仪检验18(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分析仪检验,自动血液分析仪(AHA)血细胞计数仪(blood cell counter) ,是临床检验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 。 传统的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或分类方法: 速度慢、误差大、影响因素多,且难以满足临床大量标本检测需求。 AHA可进行: 全血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白细胞分类。血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扩展功能,包括:有核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检测;幼稚粒细胞、未成熟粒细胞、造血干细胞计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淋巴细胞亚型计数;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等。,第一节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现代血液分析仪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化)学两大原理,用以测定血液有形成分(细胞)和细胞内容物(血红蛋

2、白)。 电学检测原理包括电阻抗法和射频电导法; 光(化)学检测原理包括激光散射法和分光光度法。 激光散射法检测的对象有2类:染色的和非染色的细胞核、胞质颗粒等成分。,一、电学检测原理 1电阻抗法 即库尔特原理(图3-1)。电阻抗法是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的核心技术,可准确测出细胞(或类似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电阻抗法还与其他检测原理组合应用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图3-1 电阻抗法细胞计数原理,为提高计数准确性,部分仪器还采用3次计数、扫流和拟合曲线等技术进行血小板计数(图3-3)。电阻抗法还可用于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三分群分析。,例如,电阻抗法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是在相应通道内进行计数,并根据二者

3、体积不同,采用浮动界标法进行区分(图3-2)。,图3-2电阻抗法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3 电阻抗法正常血小板 计数和拟合曲线直方图,2射频电导法 高频电流能通过细胞膜,用高频电磁探针渗入细胞膜脂质层,测定细胞的导电性,提供细胞内部化学成分、胞核和胞质(如比例)、颗粒成分(如大小和密度)等特征性信息。,电导性特别有助于鉴别体积相同、但内部结构 不同的细胞(或相似体积的颗粒。,图3-4 射频电流检测原理,(二)光(化)学检测原理 1激光散射法 将稀释、染色(化学染色或核酸荧光染色)、球形化的细胞悬液注入鞘液流中央,单个细胞沿着悬液和鞘液流,两股液流整齐排列,以恒定流速定向通过石英毛细管,即流体动

4、力学聚焦技术(图3-5) 。,图3-5 鞘流技术,当细胞(或颗粒)通过激光束被照射时,因其本身的特性(如体积、染色程度、细胞内容物大小及含量、细胞核密度等),可阻挡或改变激光束的方向,产生与其特征相应的各种角度的散 射光(表3-1)。放置 在石英毛细管周围不 同角度的信号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可接 收特征各异的散射光 (图3-6) 。,图3-6 流式细胞术检测通道和光路系统,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光散射分析理论是采用Mie同质性球体光散射理论。,例如,红细胞/血小板经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戊二醛固定呈球形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散射法进行红细胞数量和相关参数的分析,其散点图见图3-7和图3-8。,图3-

5、7 线性化红细胞体积/ 血红蛋白浓度(V/HC)散点图,图3-8 光散射法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散点图,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染料分为荧光染料和非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有:碱性槐黄、噻唑橙、噁嗪、聚亚甲基蓝和碘化丙啶等,主 要用于核酸染色,被激 光照射后产生荧光和散 射光,如采用荧光染料 和激光散射法原理进行 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图 3-9) 。,图3-9 噻唑橙荧光染色网织红细胞检测散点图,非荧光染料有: 亚甲基蓝(用于核酸染色) 氯唑黑E(用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颗粒和白细胞的膜结构染色) 过氧化物酶试剂。 经过染色的细胞随鞘液流经激光检测区时,被染色部分可发生光吸收现象,使光检测

6、器接收到的散射光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区分细胞的种类。,2分光光度法 主要用于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血红蛋白测定的溶血剂有2大类: 改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血剂: 测定波长为540nm,稀释液含氰化物成分。 非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血剂:即稀释液不含氰化物成分。如SLS-Hb法,测定波长为555nm。经HiCN法校准后,既可达到与HiCN法相当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又可避免HiCN法的试剂对检验人员的潜在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三)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的综合应用 1VCS技术 在白细胞检测通道,红细胞被溶解,白细胞接近自然状态。应用VCS技术检测白细胞大小、结构特点等(表3-2),并形成三维散点图(图3-10,图

7、3-11) 。 VCS技术检测病理性异常细胞的散点图位置见图3-12。,图3-10 体积(V)、电导(C)和光散射(S)法,图3-11 VCS细胞检测立体散点图,图3-12 VCS异常细胞检测平面散点图位置,目前,该技术也可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图3-13)和有核红细胞的计数。如网织红细胞计数时,采用,“透明剂”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溢出形成“影细胞”,再用新亚甲蓝对网织红细胞RNA进行染色,采用VCS技术测定和分析网织红细胞。,图3-13 VCS原理新亚甲蓝染色网织红细胞散点图,2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方法 (1)4DIFF通道:利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采用溶血

8、剂完全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膜仅部分溶解。聚亚甲基蓝核酸荧光染料进入白细胞内,,使DNA、RNA和细胞器着色。因为荧光强度与细胞内核酸含量成比例,所以未成熟粒细胞、异常细胞荧光染色深,成熟白细胞荧光染色浅,从而得到4DIFF白细胞散点图(图3-14)。,图3-14 白细胞分类4DIFF散点图,(2)WBC/BASO通道:在碱性溶血剂作用下,除嗜碱性粒细胞外的其他所有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经流式细胞术计数,可得到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及WBC/BASO散点图(图3-15)。,图3-15 白细胞分类WBC/BASO散点图,(3)未成熟髓细胞信息通道:采用射频、电阻抗和特殊试剂结合法。

9、在细胞悬液中加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膜脂质含量高,结合硫化氨基酸的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只留下幼稚细胞和异型/异常淋巴细胞(图3-16),报告百分率和绝对值,并提示核左移。,图3-16未成熟粒细胞信息通道散点图,3钨光源散射与细胞化学方法 (1)过氧化物酶染色通道:在白细胞通道加入溶血剂和POX染色剂,可计算MPXI,得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的相对POX活性。形成以POX分布强度为X轴、以细胞体积为Y轴的散点图(图3-17),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图3-17 白细胞(N、L、M、E)POX染色散点图,(2)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性

10、通道:苯二酸完全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白细胞膜溶解,胞质溢出,仅剩裸核。完整的嗜碱性粒细胞呈高角度,散射,位于散点图上部;裸核则位于下部,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根据不同细胞的裸核结构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图3-18)。,图3-18 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性散点图,根据多分叶核(PMN)和单个核(MN)的比例,可计算出核左移指数(LI)。LI越高,说明核左移程度越大。目前该技术也可用于有核红细胞的计数(图3-19)。,图3-19 嗜碱性粒细胞染色/分叶核细胞通道有核红细胞散点图,(3)未染色大细胞计数(LUC)检测:在POX通道,可检测到无POX活性、体积大于正常淋巴

11、细胞体积平均值2个标准差的细胞,如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毛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和原始细胞。,4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方法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MAPSS)应用(氦氖)激光流式细胞术,分4个角度(图3-20)检测细胞(表3-3-1、图3-21、图3-22、图3-23)。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丰富,可消除偏振光,以此中性粒细胞相鉴别。,图3-20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模式图,图3-21 0前向散射光,7侧向散射光,图3-22 90垂直角度散射光(偏振光),图3-23 90垂直角度消偏振散射光(去偏振光),90垂直角度散射光(偏振光),鞘液中的DNA染料碘化丙啶可破坏有核红细胞膜,只留下裸核而将其染色。染料对有活性

12、的白细胞只有极小渗透性或无渗透性,故其细胞核不染色。,通过多散点图分析(MSA),可鉴别有核红细胞、无活性白细胞和脆性白细胞,计算活性白细胞比率和计数有核红细胞(图3-24)。,图3-24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有核红细胞散点图,5双流体(双鞘流)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1)嗜碱性粒细胞通道:专用染液染色,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抗酸性,染色后保持原有形态与结构,而其他细胞的胞质溢出,成为裸核。,采用电阻抗法检测,所得结果与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的白细胞(鞘流阻抗法)结果进行比较(图3-25)。,图3-25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直方图,(2)其他白细胞分类通道:检测除嗜碱性粒细胞以外的各类白细胞。结合了钨光源流式

13、细胞光吸收、化学染色和电阻抗法(图3-26)。,DHSS采用2个鞘流装置分析细胞内部结构(图3-27)。双矩阵LIC散点图可将幼稚细胞分为3个亚群(图3-28)。,图3-26 白细胞分类计数散点图,图3-27 双鞘流图,图3-28 双矩阵巨大未成熟细胞(LIC)散点图 (IMG:未成熟粒细胞,IMM:未成熟单核细胞,IML:未成熟淋巴细胞),四、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及原理 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的原理不尽相同。高档仪器应用2种或2种以上检测原理,组合电学、光学、细胞化学等技术,在独特检测通道测定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系列的数量、亚类及相关参数(表3-4、表3-5)。,第二节 血液分析仪检测参

14、数和结果显示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 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包括:临床报告参数、异常报警或研究参数、仪器内部监测参数3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总体目标有2个:一是筛检和直接报告正常检验结果,二是在出现异常结果时,直接向检验人员报警。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循证检验医学证据的建立,目前用于报警和研究的参数,有可能转为能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新参数。,二、血液分析仪结果显示 血液分析仪检测标本后,结果显示通常有3种形式:数据、图形和报警。 (一)数据 凡可向临床报告的检测参数,一般均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显示,可按原样和特殊格式打印,并向临床发出或传送结果。 当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时,仪器会给予符号标记(表示增高

15、,表示降低),或用特定颜色(如红色表示增高,蓝色表示降低)加以提示。 对于无法直接报告的结果,也有相应的符号提示。有报警或结果异常的参数,经检验人员复查、确定后,方可发出报告。,(二)图形 血液分析仪常用的图形有2种:直方图和散点图。 1直方图 (1)白细胞直方图: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图3-29) 。出现异常直方图时,常伴随相应部位的报警信号,并有相应的图形改变(图3-30图3-34)。,图3-29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及异常时曲线形态改变主要位置(R1R4),图3-30 原始、幼稚白细胞增多直方图,图3-31 淋巴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16、直方图,图3-32 淋巴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直方图,图3-33 中间细胞(单个核细胞)群增多直方图,图3-34 单个核细胞绝对增多直方图,(2)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2)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范围内,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异常直方图见图3-35图-37。,图3-2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图3-35 小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6 巨红细胞且大小不均直方图,图3-37 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直方图(呈双峰),(3)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当血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时,可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图3-38)。,图3-38大血小板增多直方图,2散点图 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由于应用光散射原理不同,即使是正常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散点图表达形式也有明显区别。通常,平面散点图只显示二维(X、Y轴)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