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78124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上海单科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考点】辉煌的科学技术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处于中国宋元时期。13 世纪,火药武器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

2、又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出现在汉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出现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考点】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的传入(利玛窦) 【解析】材料中这些地理名词是明清时期由传教士带到中国的。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故A

3、项错误;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来到中国,故B项错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参加编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传播西方一些地理观念,故C项正确;明朝科学家徐光启是这些地理观念的接受者,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4、【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014年题组1(2014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术)【

5、解析】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正确;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

6、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解析】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故C项正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

7、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九章算术);罗马法【解析】题干限定词是“东汉”、“大秦”(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但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答案】B4(2014北京文综15)在历史

8、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天文学(授时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扬州)【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

9、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C5(2014上海单科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考点】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的传入【解析】从图中时间轴可以看出,应处于明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于1897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火药传

10、入阿拉伯地区在13世纪,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后期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考

11、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2(2013重庆文综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A;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

12、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答案】C3(2013海南单科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石氏星表成书于唐,排除D;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故选C。【答案】C2012年题组1 (2012四川文综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化的巨大压力【解析】关

13、键信息:中国恐受其累。从康熙晚年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来理解,A项正确;BCD项题干无法反映,排除。【答案】A 2(2012海南单科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

14、,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答案】B3(2012上海单科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答案】A二、非选择题1(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