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7811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北京文综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各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

2、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正确。【答案】A2015年题组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3、【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

4、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

5、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

6、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元曲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014年题组1(2014重庆文

7、综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楚辞【解析】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与题干“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和庄子与题干“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的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离骚属于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故D项正确。【答案】D2(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

8、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

9、错误。【答案】B3.(2014全国大纲卷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4(2014广东文

10、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

11、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A2013年题组1(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

12、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C项。【答案】C2(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

13、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D。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A。材料所表达并非爱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答案】D2012年题组1(2012江苏单科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14、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因此这部分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答案】A2(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答案】B3(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