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61277663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读梁家河心得10篇梁家河一书里有几段关于“一碗水端平”的叙述:习近平说:“要当好一个村上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的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的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石春阳对“一碗水端平”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发现,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注重的是公平,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是碗里要先有“水”。怎么让碗里有“水”呢?石春阳结合县上的发展规划,提出在梁家河发展苹果产业的设想。2015年5月1日,梁家河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绿了,水清

2、了,天蓝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新的发展理念让梁家河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梁家河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读了梁家河对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全面回顾了解,向往和敬佩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甘于奉献、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共产党人精神高地,体味“一碗水端平”极富传统文化里蕴藏的哲理。“一碗水端平”的意思是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在中国七十年代的农村,农民劳动一天要记公分,也就是劳动报酬,年底要决算,凭劳动日分得粮食,也是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是多么的重要,公道正派的干部能救人命,当然备受群众信服的。其实,“一碗水端

3、平”是深入老百姓骨髓里的东西。“一碗水端平”是老百姓常用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生动实践,但凡淳朴的百姓或是乡贤都是有这智慧的。“一碗水端平”赋予了干事创业的新内涵。当前,脱贫攻坚是各级党政干部的最大政治任务。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需要“一碗水端平”的精神。这实质上就是公道正派、热心为民办实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富民产业突破口,采取综合措施让贫困群众脱贫,同步够格迈入小康。一些地方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这是“一碗水端平”先要

4、碗里有水的创新实践表现。的确,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需要“一碗水端平”的思想、措施,自然也需要这种大智慧力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渴望的、上级对各级干部要求的也是一碗水端平。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将“公正”二字作为处世的准则,“一碗水端平”蕴藏的哲理和人们的期盼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无不彰显“一碗水端平”的大智慧,从飞梁架柱改革的制度设计、从反腐倡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从“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发展、从倡导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无不得以全面的体现,梁家河真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新时代需要新理念,从梁家河书中汲取大智慧养分。如果一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因处事“一碗水

5、端平”而受人敬佩,那么一名共产党人以“一碗水端平”为遵循,必将是人民好公仆。读梁家河心得一个偏远村庄,牵挂着一个人40多年的记忆;一群质朴村民,见证着苦难交织着辉煌的青春岁月;一份厚重乡情,承载着不能忘却的赤子情怀,这个小村庄就是梁家河。“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当年纪不满16岁的习近平作为北京知青插队到梁家河的时候,是否想到这里将是他牵挂了40多年的第二故乡,这里将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近日,一口气看完梁家河,再细细回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习总书记那段艰苦而辉煌的青春岁月有了深刻了解,给我思想

6、带来了巨大震撼,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给养,指引着我要努力培养“敢吃苦、勇创新、善学习、心为民”的精神品格。首先要敢吃苦,将苦难当成磨刀之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正是这所大学锤炼了习总书记自青年时代树立起的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为其执政兴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就要具备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要有过“跳蚤关”、“劳动关”的思想准备,沉下心来到组织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本领,磨砺意志,其次要勇创新,将创新当成实干之要。青年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后,从发展村子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入手,以创新的眼光

7、埋头实干,办沼气,打井,创办铁业社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体现出总书记勇于创新的实干品质。青年干部既要会干,更要干好,既要继承经验,又要勇于创新,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要着力培养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去看待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增长实干本领,努力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要善学习,将学习当成立身之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善于学习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生活的那段岁月中,即使条件再艰苦、劳动再繁忙、书籍再有限,都废寝忘食的不忘读书,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著作、中世纪史史记选中国古代思想是等史学著作、李白诗选鲁迅全集战争与和平等

8、文学著作和军事与国际政治等其他类型的著作,做了大量学习笔记,常常带着疑问进行比较阅读。正是爱读书、善学习的好习惯使习总书记存储了大量的各类知识,为其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浅阅读流行的当下,作为青年干部既要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坚定理想信念,又要学习业务知识增长工作本领,还要学习其他各类知识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切实将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最后要心有民,将为民当成做事之本。2015年2月13日,离开梁家河40年的习近平回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看着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随口叫出了“随娃”“迎儿”“向前”“根民”等一众昔日“小伙伴”们的小名,与

9、乡亲们闲话拉家常。在梁家河村民的眼中,不管习近平走到哪里都是他们的最牵挂的好后生,这一份浓浓的乡情体现了总书记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情怀,更深刻影响了总书记执政为民治国理念的形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广阔的工作天地中践行为民服务的观念,向群众学习,切实将为民办好事作为做事之本,不忘建党初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精神就像灯塔一样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就像火把一般照亮我前行的脚步,让我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加油干,让青春无悔,使党性发光。读梁家河心得“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

10、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干部与心中的梁家河距离有多近,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就有多强。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读了梁家河,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社区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社区书记千忙万忙,也要抽时间到居民家走走看看;千难万难,也要尽全力为社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11、。习总书记带领村民打的一口口水井,让我们看到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在社区工作,要有强烈的群众观念和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对惠及群众的事要真心办。社区应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办好弱势群体急需办的事,更多地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始终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服务群众创新。在梁家河,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管理要求我们要推陈出新。面对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作为社区支部书记,一定要把服务居民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自身的基本职责。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发挥好反

12、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作用。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共驻共建,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困难援助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围绕社情民意、邻里纠纷、就业待岗等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矛盾。通过建立干部联系群众、结对帮扶制度,丰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真正在基层、在群众扎下了根,就不会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总书记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作为社区支部书记,要让梁家河精神成为今后的行动指南

13、,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团结同事,建好自己心中的那个“梁家河”。读梁家河心得梁家河以纪实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历史细节、平实生动的语言,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在细读的过程中似乎能嗅到陕北黄土地泥土的气息;能看到知识青年在贫瘠的土地上历经种种苦难,磨练意志、升华青春、丰富人生的奋斗历程;看到陕北人民,为了把烂包的光景过好,为能吃上一口白馍馍,与天斗与地斗不变的信念和实干精神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困苦生活中如何坚持学习、埋头苦干、造福于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如何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14、。可以说,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思想基础,梁家河是一个载着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复兴梦开始的地方!正心为本,修身为基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少年时的他就给自己找准了定位,知道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那就是读书、学习、修身。并付诸于行动,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在羊群为伴的山坡上,在劳作休息的间隙,他以书为伴,深学细研。他给自己提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要求,饱

15、读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军事,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学会思考、借鉴和批判。这都是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是他注重学习、饱读诗书,“厚积薄发”积累而来。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好学才能上进,作为年轻干部,我们生活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多元丰富的新时代,更应该发扬这种好学精神,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根植群众,鱼水情深在读“树高

16、千尺忘不了根”这一部分,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一句句贴心、温情的方言,与随娃、春娃、迎春、成儿这些小伙伴拉家常,看望房东刘金莲,邻居张卫庞、吕侯生.这些温情的画面,无不触动着我们内心,让人眼眶湿润,心间暖流涌动。习近平说“窑洞是我温暖的家,七年后,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对他来说,梁家河是他的家,是他的根,因为,7年岁月他与这里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鱼水深情。刚到梁家河,他们吃派饭,乡新们给他们吃的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一坛酸菜、一碗米饭相当金贵,把好吃的送给别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续给别人。在他要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时,全村人都来送他,好友们步行40里送他去县城,凑钱和他照纪念照,送他搭上客车这些真情让他满怀感恩。离开梁家河后,他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