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6931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 太原师范学院师资培训处 常 学 勤,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意识,课程标准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学生意识 教材意识,课程标准意识,正确认识课程标准的地位 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反映国家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业水平的宏观要求; 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依据; 是确定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和难度的依据,课程标准意识的要求 研究、理解、把握 分解、落实、体现,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为什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体现; 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是衡量、评价教学效益的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要求

2、和体现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课标,学情 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符合课标要求:是课标的分解、细化 适合学生水平:“跳起来能摘到的果子” 具体可测:A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B能通过学生的操作、表达、演 示等具体的活动展示其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 多维兼顾:学会、会学、乐学 教学与目标呼应:A 教学围绕课堂目标展开 B结课时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意识,如何看待学生的地位?学生观 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教育服务的对象 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以学论教,学生意识的要求和体现研究学情,以学定教,顺学导教 研究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需求、心态、兴趣点和兴奋点?导入、举例、选材 清平

3、乐村居谁是最可爱的人 “情景相生且契合无间 ”,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生自己能学会吗?理解、掌握的难点在哪儿?可否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语文95%,数学88%,物理30%) 如何设疑检查、促使学生思维深入? 圆的周长 忠实履行义务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 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避免“伪学习状态”)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水平 案例1、2 有效对话动态生成 未选择的路:矛盾还是不矛盾? 不只满足于正确答案;注重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真正理解和落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未选择的路

4、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对学生真正理解的判断: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

5、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 对所讲内容的落实: 整理、评价、深化、强调; 记录; 必要的训练(及时:边学边练边反馈;练一得三:以一题为例变化、延伸、拓展,实现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类、扩展)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我的方法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教材意识,如何看待教材?教材观 课程标准的载体、实施手段,教材的使用尊重、理解、批判 和面的启示:和面不透,吃面不韧,口感不佳;教材研究不精不透,教学效率就不高。 斗拱的启示:将单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将受力分解到

6、木头的各个支点,保证了结构上的安全;研究教材必须做好知识链接,环环相扣,搭建知识模块。,在学生和教材内容间建立起密切的关联 科举制的创立 读懂教材 画家与牧童 未选择的路 批判性使用 珍珠鸟 知道它讲了什么,从中得到什么,会用它什么。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师要能对学段各板块知识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熟悉教材每 一道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充 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以此为基础对 教材进行补充、修改、调换、删减,并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能超越教材,且在教学内容上能自成 一家的教师。,教师要有勇气把高高在上的专家重新摆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只有教师具备相当的学养,才可能与专家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富有思想的教师,才可能健康地接受专家的学术影响而不是迷信盲从。,教过,不等于学过。 容量大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才是有效教学的生命。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质”,而不是“量”;是学生的终身发展,是纷纭的教学手段背后的东西,而不是现象本身。,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