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功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26166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生态系统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生态系统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生态系统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生态系统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功能(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刚才雨林生态的影视中出现了哪些生物?,2、除了生物以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生态系统,一,请你在课堂作业纸上填写哪些是无机物质?哪些是有机物质?哪些是气候因素?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态系统,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左图中树皮里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树 昆虫幼虫 啄木鸟,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食物链:,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动动脑,请说出成语 “螳螂捕

2、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树,蝉,螳螂,黄雀,狐,找一找有几条食物链?,狐,食物网,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 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 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态 系统的能量流动,二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三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 量 流 动,二、生态系统的功能,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也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5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

3、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C、用米来养鸡,再吃鸡。,能量的输入,思考题: 生态系统能量主要来源是什么?,4. 太阳能能否全部输入该生态系统?为什么?,5 .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2.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输入生态系统的?,3. 输入的过程能量形式发生什么变化?,能量传递的渠道是什么?,能量的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传递的形式是什么?,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食 物 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1生物数目金字塔:人们对一片草地上草牧链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 生产者 (野草) 5842 424株; 消

4、费者I(草原动物、昆虫)708 624只; 消费者(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 354 904只; 消费者(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3只。,资料分析,464.6,62.8,62.8,12.6,12.6,13.52%,20.06%,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输 入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生产者,初级 消费者,次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一是自身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2) 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 (3) 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4)暂未利用,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处

5、:,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分热能 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传递效率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单向流动:,D鱼体重每增加1kg,最多需要浮游植物A约 kg;至少需要浮游植物A约 kg。,1000,125,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一山难容二虎”?,练习:,A、先吃鸡,再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单向流动的, 是不可逆的; 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特点:,思考: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否实现以肉食为

6、主? 如果采取粮食动物人的食物途经,那么虽然食品结构得到改善,但势必有大量的粮食转换成动物的热能、机械能以及人类不能食用的动物器官等损失掉。,能 量 流 动 物 质 循 环,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问题探讨:,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物质不灭定律,物质不灭定律认为,化学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成分,但不能改变物质的量,即在一般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察觉不到物质在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概念: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

7、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50,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1、绿色植物通过 ,把大气中的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2、动植物通过 ,把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呼吸作用,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3、动植物的遗体和排

8、出被 , 产生的CO2也返回到大气中。,分解者分解,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4、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 产生的CO2排放到大气中。,燃烧,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光合作用,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 。,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无机 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生物,物质循环的有什么特点呢?,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反复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全球性、往复循环,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载体,动力,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施用农药

9、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A,练 习,你与其他同学交流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语言、文字、手势、眼神等。,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生命系统中是否存在信息?,问题探讨,能 量 流 动 物 质 循 环 信 息 交 流,二

10、、生态系统的功能,三、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海豚的回声定位,鸟迁徙行为中对方向的判断,(磁场),鸽子喙部发现感应磁场器官 识途靠地磁导航,萤火虫则以闪光来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现在是否有交配的要求等。,非洲的黑犀牛身上会生长一些讨厌的扁虱和其它寄生虫,而小犀牛鸟非常喜欢这种食物,它们通常停在犀牛的身上到处找这些寄生虫吃,犀牛感到非常惬意。,当然这是有回报的,当有大型猛兽出现时,犀牛鸟会发出一种很小的警告声音,犀牛便会警惕起来并及早做好反击或逃跑的准备。,响蜜鴷发现蜜源后由于危险性大并不能获得蜂蜜,于是它们会去找到一只獾,然后发出特定的声音,獾便做出反应跟在鸟儿的后面

11、径直来到蜂巢处并将蜂巢捣毁,然后它们会友好地共享美餐。,生态系统中的 _ 等, 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温度、湿度,夏夜中雌雄萤火虫的相互识别,猫、狗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尿液等具有特殊气味,作为领地记号。,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是种独特的化学武器。当黄鼠狼遭到猎狗紧紧追捕,难以脱身时,在猎狗接近的一瞬间,黄鼠狼会突然施放出一股臭液来,臭味难闻。猎狗常常给臭得发愣,黄鼠狼就乘机溜跑了。一个臭屁救了黄鼠狼的命,人们叫它“救命屁”。,信息素 这是最安全的求偶密码,多见于昆虫,雄蛾的触角可以“嗅”到十公里外雌蛾发出气味(性外激素)。,许多昆虫能释放性外激素,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

12、显地抑制藻类的生长。,水葫芦,化学信息,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和气味传递信息,例: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 动物的性外激素 昆虫、鱼类、哺乳类的信息素,炫耀,再来分析:,在繁殖季节,公鸡 “抖抖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 。,极乐鸟求偶炫耀,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同种或异种传递某种信息,昆虫的警戒色对于鸟类来说属于什么信息?,你别惹我!否则我要你好看!,物理信息,孔雀开屏,孔雀的这种特殊行 为属于什么信息?,行为信息,蜘蛛网的振动对于蜘 蛛来说属于什么信息?,物理信息,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物理信息,蛙鸣属于什么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鸣叫 3.红外线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性信息素 9.植物的花 10.蓟的刺 11.紫外线 12.蜜蜂跳舞,1、2、3、4、6、7、9、10、11,5、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