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填空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261646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基础填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填空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态学基础 填空题 1、(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 2、生态学中所涉及的生物是个体以上的水平,包括(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生物圈)。 3、景观是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 4、有人根据生态学的起源不同,把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 (应用生态学)。 5、生态学的分科有很多划分方法,根据生境的类型可划分为(陆 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 6、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最基本观点是(整体观)。 7、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中,(新生特征原则)是层次结构中的最重 要的现象,也是生态学特别的重要的原则之一。 8、我们对生

2、态系统进行研究时,常用的生态模型有(动态模 型)、(灾难模型)和(最佳模型)。 9、生态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是(整体观和综合观)、(层次结构理 论)、(新生特性原则)。 10、由(描述性科学)向(实验性科学)转化,标志着早期生态学 向近代生态学的发展。 11、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 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 时期)。 12、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且 阻止其生长、繁殖和扩散,甚至生存的因子,叫做该生物的(限制因 子)。 13、任何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因子,都可分别归纳入(气候)、(土 壤)和(生物)三大类生态

3、因子之中。 14、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不等降雨区,因而植被类型 也分为三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荒漠区)。 15、(臭氧层)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削减宇宙射线初始的巨大 能量。 16、土壤具有(肥力)是土壤不同于其他自然物质最本质的特征。 17、生物对某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忍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下 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8、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照 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9、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最适宜)、(最低)和(最高 温度),即所谓的三基点温度。 20、植物发育起点的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21、

4、一般来说,昆虫体液(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强。 22、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3、(环境)是指从各方面影响和制约生物生命活动的一切外部动 力与物质的总和。 24、生态因子的综合称为(生态环境)。 25、(内环境)是指生物体内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26、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 物)。 27、按生物对水的适应性不同,可以把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 (陆生生物)两大类型。 28、生物随着气候在空间上的三个变化方向交替分布,这三个方向 是(经度)、(纬度)和(高度)。 29、生物随着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节律现象,我 们把这种节律现象

5、称为(生物钟)。 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团粒结构)。 3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 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限制性作用)。 32、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 型)。 33、植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 为(他感作用)。 34、由于某种原因,种群进入新地区后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称为 (生态入侵)。 35、迁移现象在鸟类的研究中称为(迁徙)。 36、大象、鲸鱼、恐龙属于(k)对策者。 37、昆虫、细菌、藻类属于(r)对策者。 38、种群密度有(粗密度)和(生态

6、密度)之分。 39、种群一般有三个群体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 (遗传特征)。 40、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别比例)。 41、扩散的方式包括(迁入)、(迁出)和(迁移)。 42、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物对策)。 4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死亡率称为(生理死亡率)。 44、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 度),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也即环境容量。 45(自然选择)是指没有人为施加的影响,新的环境条件使生物的 遗传发生变异,产生的后代经过竞争,进化适应者生存。 46、逻辑斯蒂增长又称(S)增长。 47、种群之间的正相互作用

7、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 (原始协作)。 48、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关系。 49、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种群爆 发)。 50、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增长)和(S增长)。 51、种群的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 群)、(衰退型种群)。 52、根据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独 立进化)、(生殖隔离的建立)。 53、(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 志。 54、(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 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55、群落

8、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 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56、由于周期性灾害的影响,群落发展的结果不能达到顶级阶段, 这种群落称为(灾变性顶级群落)。 57、两物种竞争的结局是排斥还是共存,取决于环境系统的(开放 性)。 58、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 位)。 59、不同生活型的组合叫(植被),它是生态系统内植物群落的总 称。 60、我国农业上长期以来推行的间种套作实际上也是利用群落(垂 直分层)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的。 61、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 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阶段。 62

9、、群落演替过程中,在(物种)选择方向上,前期为r选择,占 优势的是一些体型小、比表面积大的物种。 63、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 级)只有一个,这是惟一由(气候)所决定的顶级。 64、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是(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 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 6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多 样性)。 6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底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 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67、群落交界处是(生态交错区),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 换的地点。 68、群落的演替从(生物定

10、居)开始。 69、在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各物种之间在数量上 的差异逐渐(减小)。 70、在陆地群落中,(种子植物)是优势种。 71、通常用(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来度量群落中物 种的丰富度。 72、生态金字塔定律又叫(百分之十定律)。 7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和(动 态结构)。 74、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 产)。 75、能量(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76、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 (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 态。 77、根据

11、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序,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 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78、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之 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总体。 79、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亚系统 所组成。 80、(墒)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81、食物在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消耗)、(转移)和(分配)过 程就是能量的流通过程。 82、食物链一般分为(捕食链)、(腐屑链)、(寄生链)三类, 也有人还提出加上混合链共四类。 83、生态金字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 字塔)、(

12、能量金字塔)。 8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个 部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气相型)、(沉积 型)、(液相型)。 85、在生态系统中能流是物流的(动力),物流是能流的(载 体)。 86、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资源环境持续)、(经济持续)和 (社会持续)三个方面。 87、大气中的CO2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 88、使原系统中变化率加大,远离平衡态的反馈是(正反馈)。使 原系统的变化减小,使系统接近平衡态的反馈是(负反馈)。 89、(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 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

13、应与协调的 动态平衡。 90、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 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91、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9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贮存、流动与转化,可表现为不同的能量 形式,常见的有(日光能)、(化学能)、(动能)和(热能)四种。 93、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94、(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 间的关系。 95、某些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

14、程,称为 (固氮作用)。 96、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和 气候异常)、(大气污染和酸雨)。 97、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98、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 (氢氟烃)、(全氟烃)和(六氟化硫)。 99、人类直接、间接制造或用物品的废弃物等排放到环境中,其数 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有害的改 变,叫(环境污染)。 100、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 染)。 101、水体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热污染与油污染)和(水 体富营养化)等方面。

15、102、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失调叫(土地退化)。 103、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 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104、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 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 力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105、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人口问 题)。 106、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107、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 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湿

16、润区)、干旱区和荒漠 区。 108、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 力)。 109、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 形称为(间接)生态因子。 110、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 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等四类。 111、竞争排斥原理又叫(高斯原)。 112、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 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环境容量)。 11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 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生态入侵)。 114、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内 禀增长率)。 115、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 类。 116、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气候)周期变化 所制约。 117、生物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 层)四个层次。 118、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119、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生 物量)。 120、大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