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5709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轼词二首 课件(54张)(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苏轼词二首,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豪放婉约,宋人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2、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诗词鉴赏角度:,一、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二、整体感知大义。 三。鉴赏语言。 四、鉴赏表达技巧。,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弟辙并称为“三苏”。南宋时追谥文忠。,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思想上 他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 体验,玉成

3、了苏轼诗歌体 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 新奇,“吞五湖三江”的 气象。,苏东坡的成就,中国古代 第一全才,词: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代表作。,苏东坡的思想,儒: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道:出世超然物外 旷达乐观 佛:精通禅学,外儒内道:既积极又消极,苏

4、轼,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坎坷的一生,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

5、州儋州。,苏轼画像,苏轼轶闻,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出人头地 苏

6、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4、“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

7、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宦海沉浮,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乌台诗案:,大约是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

8、,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有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这是什么鸟?”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有何区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

9、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被贬惠州,后再次遭贬儋州。,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

10、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则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诵读,重点字词:,长记:经常记起。,欹

11、枕: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认得:体会到。,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在此指风。,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作品描写的重点不在快哉亭的本身,而在它周围的广阔景象。作者起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1.朗诵全词,讨论、品析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妙处。 “窗户湿青红” “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的关系,幽默诙谐,承上句“新作”, 极言油漆新,色泽鲜明,“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雨”中渐飞渐远,若隐若现的景象,表现了一种

12、遥远迷蒙,开阔旷达的意境。 “掀舞”表现了“白头翁”驾着一叶扁舟在“忽然浪起”,波浪翻滚的江面上随波出没,无畏无惧的形象,隐有自喻之意,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关于“风“的议论,显现了词人坦荡的胸襟。,“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回忆和联想,长记:,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类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用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

13、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2.“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苏轼词中此语借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词全文是:“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山色有无中”又是王维汉江临泛中的原句,全诗是:“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

14、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动态画面,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白头翁”的形象是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

15、林宫室,带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雄风”。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旷达!,“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用典,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主旨,表达技巧,a.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b.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c

16、. 结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定风波,词牌由来,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诗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赏析诗词 解读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