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笋教程(2017年)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256599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冬笋教程(20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挖冬笋教程(20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挖冬笋教程(20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挖冬笋教程(20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挖冬笋教程(20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冬笋教程(20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冬笋教程(2017年)(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为标榜,不为浮华,此文只是在前人基础上一次总结,尽此而已。,挖冬笋几招,一、冬笋来源,冬笋故名思议就是冬天毛竹的笋。毛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靠地下根状茎进行繁衍。根状茎我们称为鞭,鞭出笋,笋其实就是鞭的嫩头。夏秋天笋,叫鞭笋、冬天笋叫冬笋、立春后冬笋出土叫毛笋、毛笋长大就成了竹。,南竹是毛竹中的一种。很多人错写为“楠竹”。(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980页,关于“南”字的最后一个词条,即“南竹”,解释是:毛竹。该书第982页对“楠”字的解释是:楠木。所以,“南竹”不能写成“楠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南竹是毛竹中最名

2、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二、鞭、笋、竹的关系,毛竹,地上为竹竿,地下为竹鞭。浙江地区白露之后竹鞭上侧芽萌发,慢慢形成冬笋,到冬至前后冬笋成熟,可以开挖。立春过后,万物复苏,冬笋渐渐膨大拔长,俗称”冬毛笋”。到清明前后,“冬毛笋”出土成毛笋,之后迅速长成竹子,端午前后放出侧枝桠,鞭笋可以挖了。,鞭侧芽萌发成冬笋,冬毛笋,毛笋出土,毛笋,毛笋发育成新竹,成竹,鞭笋竹示意图,三、规律与经验,天地万物都有规律,要想挖到冬笋就要知晓冬笋如何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长的,什么情况下长的,就要把握其生长规律。规律一般来说,本源只有一个,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上升到理论

3、成为书面化是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还有一种就是实践总结规律,俗称经验。理论化的规律往往死板,因为它是总结性的,高度性的,本质性的,随外因的影响的应变性不够。 而经验它来源于实践,能够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因势利导,相比来的实用,但其缺点就是经验因人而异,经验足的可以接近于理论,经验少的则比较单一,往往知晓一、二个诀窍,实用性就显的狭隘了。 最好的就是既能知晓理论性的规律,然后结合实际经验。也就是知晓长笋的规律,运用经验来挖笋。我们先要弄懂认行鞭规律、识产笋竹规律、找产笋鞭规律、识鞭出笋规律、识出笋位置规律。,四、鞭的规律,1.认识鞭 先有鞭、鞭出笋、笋成竹。竹出来第一档鞭俗称“主鞭”或者“娘鞭”,

4、主鞭到一定程度又分叉成次鞭,次鞭还可以再次分叉成次次鞭,以此类推。为了便于区别我们将主鞭叫一级鞭、次鞭(子鞭)叫二级鞭、次次鞭叫三级鞭。 2.分别鞭的老嫩 主鞭为一般为浅橙黄色,质硬。次鞭一般颜色浅一点,为金黄色,质比主鞭稍软。越到新鞭,颜色越浅,质越软。老鞭则颜色暗、发黑或者苍白。嫩鞭露出地面成草青色,老鞭成墨绿色。,各种鞭,主 鞭,各种鞭,老青鞭,嫩鞭,主鞭,鞭笋,五、行鞭规律,(一)、竹鞭分叉: 1.竹繁衍靠竹鞭,竹鞭能够因地而行,遇到软的土质就穿越,遇到硬质、阻挡物就迂回甚至跨越,即使遇到外力断了、潮湿烂了,也能分叉前行。 2.竹鞭芽互生,平行于地,与竹鞭一般成45度左右锐角。鞭有两种

5、情况能分叉,第一种是被动分叉也就是前方鞭断了,导致顶芽生长激素浓度高,发育生长成新鞭,第二种是鞭主动分叉,让竹子繁衍开来。,(二)、竹鞭的生长方向:天地万物都是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植物也是如此,并且是靠激素来调节的。竹鞭在泥土中走向,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它往水分充足、阳光充足、营养充足、土壤疏松的地方繁衍。,鞭这种趋向潮湿、疏松土壤的习性可以指导我们找寻主鞭,特别是地形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三)、竹鞭土壤分别深度,有文献分析显示竹鞭在土层中生长的深度依林地土壤疏松肥沃程度而异,一般生产靠近土壤剖面的底层。如果土层为40公分深度,竹鞭在25-35公分分布占80%。如果土壤比较硬,则

6、主鞭分布较为浅一点。 ( 四)、判断主鞭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是看竹埠头深浅,竹埠头浅主鞭也浅。有的土壤很疏松、土层很厚,竹埠头深,主鞭在土里确实很深,开挖工程量巨大,可以寻找露出土面浅鞭,继而来帮助寻找主鞭。鞭四通八达,肯定有露出的子鞭,耐心、仔细寻找才是关键。,竹埠头深浅判断,深,浅,毛竹根,判断方法是看竹埠头,露出最下一节竹节长证明竹埠头深,反之浅。露出毛竹根,说明竹埠头浅。,五、识产笋竹规律,1.认识大小年 毛竹有一个规律,隔年出笋多。中途有个明显休息的一年,俗称大小年,大年竹,除老竹外,竹阴浓密,叶呈墨绿色,远望去感觉象一把把的鸡毛掸子,而小年的竹连壮年的竹也稀稀疏疏。而有的竹林由于挖笋

7、过度,导致大小年夹杂严重,俗称“桃花畈”。大年竹出笋相对多,小年反之。当然大小年是指大部分竹是大年,并非全部,偶数年出的竹偶数年在出笋多,奇数年出的竹在奇数年出笋多。,小年竹畈,大年竹畈,2.认识竹龄,7年竹,3年竹,2年竹,当年竹,如何判断竹子年份呢,新竹,节部位有很明显的白霉和节毛。2年以上的白霉和节毛脱落,2年-4年竹竹身呈青至渐渐加重,或者青中泛黄,6、7年的往往青色有退,俗称“白皮竹”,再上就叫老竹了。2-4年的竹称为壮年竹,出笋多。有的农户在竹身上标记出笋年份,那么隔1年是大年,当然隔3年的爷代竹也是大年。上图标出“14”的是出笋竹。,3.认识出笋竹 首先识别孕竹,隔1年的大年竹就

8、是出笋竹,当然找到最下枝桠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而且植株浓绿的母竹,竹笋比较多。因为出笋消耗了一定营养,最下面的竹叶营养转移走,导致叶片发黄。而且出笋竹的鞭金黄色,侧芽膨大而硬,竹鞭上须根发达。 有的朋友找很浓绿竹子,却挖到的笋寥寥无几。原因就是竹叶太浓密,营养过多往竹上走了,出笋反而少了。所以最好选择是隔年孕竹,竹蓬头清清爽爽的笋比较多。,六、找主鞭规律,找到了竹,不等于找到了笋,那要找到主鞭才行,那怎么判断主鞭的方向呢。 第一种方法 把竹埠头周围土全部挖开找主鞭,是最笨的,最累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 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大致和竹鞭方向相同。 第三种方法 根据竹埠头

9、弯的方向来判断主鞭走向。 第四种方法 根据翘起的鞭回追主鞭。 第五种方法 根据裂笋、乱开泥挖到笋、野猪挖笋处、退孔笋洞找鞭再回追主鞭。 第六种方法 根据母子关系判断大致方向找笋、找鞭。 第七种方法 根据地势判断主鞭。 第八种方法 “落井下石”法。,方法详细解,第一种方法详解 把竹埠头周围土全部挖开找主鞭称为“犁田法”。往往使用其他方法找不到主鞭情况下会采用此终结法,不过也要讲究一定技巧,技巧如下:1.竹埠头比较浅,笋比较浅,容易找到主鞭和笋。2.大年竹比较多的2、3米左右的范围内,笋比较多容易出现好运气。3.再则就是泥比较松容易开挖,或者地势好适合开挖。,第二种方法详解,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

10、来寻找主鞭,如果是土地比起伏比较小的平地,且土质比较松软的,在鞭比较直的情况下,那么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面一桠大致一致。如果地形复杂,如起伏较大、石头树根其他鞭多也会有误差,而且往往误差很大,因为侧芽萌发变成毛竹生长的同时会根据“自然条件力”进行扭转。“自然条件力”是指一种合力,是自身生长力(内在动力)和外界作用力(重力,土、石对笋的阻力)的合力。,实战详解,右图土壤几乎水平,竹埠头可以见竹根,判断竹鞭位置比较浅,可以尝试探鞭。竹体直立,竹埠头弯曲不明显,竹体扭转不明显,故在垂直面90方向或者枝桠平行方向探鞭,在距离母竹大概1米左右出发现冬笋,由于土层相对比较松,母竹壮大,可以在主鞭方向继续跟

11、鞭探笋。,第三种方法详解 理想中竹出来的时候竹埠头附近都会有一个弯度,因为笋芽先是向外生长,再是向上向外生长,最后是向上生长,成为毛竹。这个弯度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方向和主鞭在夹角45度方向。实际还会受到出笋芽本身方向、出笋力度、土或石等对笋的阻力、笋重力等多重影响,其合力就是笋生长方向。 毛竹以前就是笋,毛竹的主鞭就是原来出毛竹的主鞭(竹子都是亲兄弟,开花时候一起开,要死一起死)。按照回推断(就是通过原来笋的方向来推断主鞭位置)。,实战详解,图中有大概15左右斜坡,竹埠头弓背向山下(主鞭为寻找更好水源),主鞭斜放向山下,在距离母竹大概60公分左右出笋,主鞭与竹立体垂直面呈60左右夹角,如主鞭行走

12、土壤条件好的话还可能再出笋。,第四种方法详解 鞭有起伏,很多情况下有翘起露出地面,可以根据翘起的鞭老嫩、侧芽的大小来判断此鞭是否有笋,当然首先要判断可能是那棵竹的鞭:如果是隔年竹一级鞭追回即可,如果是二级鞭就需要回追至主鞭;如果是白皮产笋竹那笋很有可能出在子鞭上,可以鞭二头顺挖看看。,第五种方法详解,如果有裂缝笋,乱挖到笋、野猪挖笋处等可以根据此出笋鞭,找到主鞭或者再回追主鞭。如果有退笋孔(2年前的退笋孔),挖开看鞭也是一种方法。,实战详解,此图土壤坡度在30左右,竹埠头比较深,有人已经在下坡方向挖过,露出一黄鞭伴有一小笋芽,判断此鞭为主鞭,再看下坡土壤松而且厚适合长笋。可以顺鞭开挖找笋。,在

13、距离母竹约1.8米、土层20公分深度、主鞭分叉处发现2株冬笋,冬笋方向弓背向右下。,第六种方法详解,根据母子关系判断大致方向找笋、找鞭。笋无公母之分,只有前后之分,有时候竹比较疏的情况下,或者猜想母子关系,判断出笋位置,从而在出笋竹“去鞭上”或者叫阳面找笋。 实战详解:下图便为比较明显母子关系,老竹为13年竹,母竹为15年出笋竹,构成一个关系,其鞭必然再两竹连线的延长线上,由于此出笋竹埠头比较深,故笋位置比较远,顺延长线上寻找,大概距出笋竹大概3米出找到一裂,笋裂缝一般呈圆形、放射状突起,区别与竹鼠地洞,竹鼠地洞长条形或者小碎土隆起。,挖开裂缝后,出现一笋(图中小笋产生),再顺鞭方向挖到对坐笋

14、,一般到春天后此处小笋会成退笋,而大笋会长成成竹。再可顺主鞭回追。,鞭有趋向潮湿、疏松土壤的习性,我们可以根据此条经验指导我们找寻主鞭,特别是地形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比如斜坡、土壤松硬不等、干湿不等等。,第七种方法详解 顺地势,顺水流、顺松土壤寻找主鞭。,第八种方法详解,大雪压倒的毛竹一般不少,特别是没有钩头的毛竹林更容易压倒,可以在压倒毛竹根部寻找主鞭,继而找笋。 另外钩过头的毛竹,出笋一般比较少,因为竹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少,积累少了,繁殖能力就大打折扣。,七、识鞭出笋规律,找到了主鞭,笨的办法就是沿着主鞭上下顺挖,一般都能有收获,前提是这根主鞭是出笋的。那么笋长在主鞭什么地方呢,这

15、个也是有规律的。,(一)、首先要明确竹鞭的作用 1.繁衍后代,四处伸展,笋芽萌发变竹。 2.输送营养,从远端的根吸收营养供应给毛竹生长,出笋。 3.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的固定作用是根。,(二)、出笋条件,1.营养。来自毛竹的逆向供应、来自前鞭和分鞭的顺向供应。母竹健康壮大、穿爷代竹、分鞭良好,笋就壮大。当然如果穿二株以上隔年竹,那出笋更多。 2.最好有疏松、肥沃、潮湿的土壤、良好的阳光。当然过犹不及! 雨水影响:有文献描述:如果是干旱年,山坡上部、中部冬笋较少,山凹、山湾、平底湿润地有笋。如果是雨水丰沛年,山坡上部、中部冬笋较多,山凹、山湾过湿笋反而减少。(特别是夏末秋处,冬笋芽萌发期间,雨水

16、影响更大) 阳光影响:阳坡出笋比阴坡多,而且来的早。 土壤影响:疏松肥沃土壤出笋多而大。究其一片竹林来说。竹林边阳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 俗称“放山竹”,出笋多而且大。而且主鞭比较容易判断寻找,但其出笋的位置往往较远。,(三)、出笋时间、范围,有文献显示2年竹出笋1米以内占40%左右、12米范围占36%、2米以上占24%;6年竹1米内出笋占16%,大于2米的则为46%。与笔者认为观点相同,也就是2年竹出在主鞭上,2年以上竹处在子鞭上,而且竹越老出笋越远。当然也是相对而言,2年竹如果一级鞭出笋条件限制,也可以出在子鞭上;放山竹出笋往往超过2米,应视情况随机应变。这个因素给犁田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出笋时间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出笋越早,阳面较阴面温度高、山下温度较山顶高、平地较高山温度高、土壤覆盖物多较无覆盖物温度高、纬度低较纬度高温度高。,八、识出笋在鞭的位置规律,1.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进,一般来说笋都是出在鞭下行后平行的时候,或者是上升后基本平行的时候。 2.母竹前路出笋多后路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