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4180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 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17届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1卷(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2、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图为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代表冬季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2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早晨峰值出现在7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各个季节的曲线大致呈双峰变化A. B C D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1表示地表径流,2为地下顺坡径流,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35题。3. 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

3、貌是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4.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ABCD5.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1越大B坡度越缓,1 越大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2和3越大 D越大坡度越陡,2+3越大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6-7题。 6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7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提

4、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 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 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89题。8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9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是解决城市的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 的条件下,易形成流动沙丘。读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011题。10图中最有可

5、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 BC D11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 因是A岩石风化增强,沙源供给量增加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植被覆盖率降低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发达地区的陆域空间和可用资源越来越稀缺,我国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21世纪,我国进一步实施南海开发战略。南海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对外贸易、海域安全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永兴岛是三沙市的行政中心,面积约2.6平方千米,属于珊瑚岛。红树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素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等美称,对地区生态起着平衡作用,

6、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南海海岸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图9为南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1)描述我国南海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4分)(2)简述我国南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3)简述红树林的生态效益。(8分)(4)三沙市海域广阔,但陆地面积小,该市以永兴岛为“试验田”填海造陆,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分)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农用土地面积249万公顷,人口约为1700万人,是欧洲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荷兰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海岸线长1075公里,沿海有1800

7、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围垦的土地相当于荷兰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材料二荷兰玻璃温室面积约10420公顷,约占世界现代温室面积的1/4,以“玻璃城”驰名于世,温室园艺是园艺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以花卉和蔬菜生产为主。荷兰交通便利,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港口。材料三荷兰位置示意图(1)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荷兰沿海多海坝和岸堤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荷兰发展温室农业的主要原因。(8分)(3)分析鹿特丹成为欧洲最大港口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42.(10分)旅游地理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

8、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1) 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有哪些?(6分)(2) 该国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4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截止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变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根据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

9、列为濒危物种。分析造成湟鱼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文 科 综 合 模 拟 试 题(2017.3.)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12 BBCDC BCCBD C 36.答案:(1)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缘,太平洋西岸;西临越南,东临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和文莱;位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每点1分)(2)地理位置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上交通便利;渔业、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质量高;临近东南亚,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3)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和海水;抵御海浪侵蚀

10、,保护海岸;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4)支持。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填海造陆可以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缓解三沙市用地紧张状况;为我国南海资源的开发提供条件。不支持。填海造陆所需费用巨大;岛上淡水资源缺乏;废弃物排放增多,加剧近岸水域环境污染;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变原始岸滩地貌,加剧海洋灾害破坏程度。(6分)(任选一种观点即可,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37.(22分)(1)(6分)荷兰西部、北部临海,海岸线长;(2分)全境为低地,地势低;(2分)海水涨潮会淹没沿海低地,(2分)海坝和岸堤可以阻挡海水的涌入;(

11、2分)围海造田。(2分)(任写3条得6分)(2)(8分)土地资源有限;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6分)(任答4点得8分)(3)(8分)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2分)位于莱茵河口,便于实现河海联运;(2分)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通航时间长;(2分)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2分)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经济腹地广阔;(2分)以鹿特丹为依托,人、财、物优势明显。(2分)(任答4点得8分)42(1)良好的生态,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北部险峻的山峦;河流数量较多,南北纵列;森林分布面积广(亚热带丛林、富饶的温带

12、植物等)。(2分)独特的建筑(宗堡、宗堡遗址),古老的文化;与世隔绝的神秘感。(2分)(淳朴的不丹人民,独特的民风)国民幸福指数高,国家和谐稳定。(2分)(2)为了保护该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2分)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免受过度开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文化影响。(2分)43.原因:气候变暖,河流水分蒸发旺盛,引水灌溉使河流干涸;开垦草地,过度放牧增加了输沙量,河湖淤塞严重;过度捕捞。(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治理退化草地;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普查检测。(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