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923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3_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体温的控制一、教材依据 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三章第五节体温的控制二、设计思想 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论上使学生了解了各种有关体温的知识。“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

2、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三、教材分析本章的主题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它是在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体对环境影响所做出的相应反应。本章内容以人为中心取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节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选取人体的体温为切入口,我认为选题选得很巧妙,体温的恒定是受激素和神经调节,也与动物的行为有关,编者通过选取“体温的控制”这个恰到好处的实例,有利于把前面所学知识相互联系,深化理解,加强综合,充分说明了人体在不停地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与本章的主题相呼应。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3、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与控制。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体温的控制有体会,但认识欠深入细致,八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发展,抽象思维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对图表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简单的结论。另外,对于这个内容来说学生平时也能从其它渠道了解有关信息。但是有些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已经自己意会了的东西往往很难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有的时候常常会想说而不敢说,或者是说不清楚。要把一些感性认识转化到书面的理性认识。六、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3.了解脑干

4、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学会体温的测量;5.学会中暑的防治和处理。6.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过程、方法与能力: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培养学生真诚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学、用科学意识。七、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应紧扣教材,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体温计八、教学过程四季图片引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上面四副画分别属于哪一个季节?想一想:这里

5、面是否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动物呢?经讨论,学生指出青蛙是变温动物要冬眠 ,不可能出现在冬天。 新课教学1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1)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2)鸟类、哺乳类动物,特别是人类,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称为恒温动物。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回答:体温恒定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恒定的体温使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扩大了恒温动物活动的范围。设问: 恒温动物的体温绝对不变吗? 讲解:让学生分析图表,得出结论人一

6、天内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1. 并且不同部位的体温也不同2.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能力;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一个平台.通过上面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结论。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并非把答案强塞给学生, 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样可以增强对新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渡: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引出:课题体温的控制(板书) 设计意图

7、:以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学习的欲望,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引出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提问:人体的热量从哪儿来的呢?学生知道人体器官在产热,但对器官的产热量不清楚,展示安静时器官产热量柱状图,增强学生通过图表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结:产热:安静时(内脏) 运动时(肌肉和皮肤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讲解:人体在产热的同时在不停地散热。提问:人体散热的多少取决于什么呢?结论:散热的多少与皮肤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参照人体在安静时各器官的产热情

8、况图,用图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了解除了用表格记录数据外,也可以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读图,找出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分别是什么?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能力;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什么方式直接散热?讨论后回答:人体 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这时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散热: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动画展示血

9、管的口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设计意图:设计为动画效果目的是突破调节控制这个难点,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展示动态过程,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降低了教学难度.设问: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讲解: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设问:在高温条件下,神经系统如何调节使自己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呢? 【讨论】低温环境下人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呢? 想一想:除了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作用外,人是否还会有别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温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呢?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回答:冬天多穿衣

10、、多运动,夏天少穿衣、多流汗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知识,体现知识的有机联系. 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讨论】当人体的产热多而散热少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中暑现象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对策:注意防暑、降温工作。介绍:发热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是发热。【练习】 设计意图:进行知识反馈,培养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 人体体温是如何调节的?通过对人体体温调

11、节的学习,你对本章主题“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何新的认识?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设计意图: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布置作业】:回忆人体体温调节机制,总结在季节转换时应如何预防感冒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九、板书设计一、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二、 恒定的体温 实验探究人体体温的变化情况 安静时产热 产热 三、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劳动或运动时产热皮肤直接散热 散热 汗液蒸发散热四、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体温的控制 【反思】学生在掌握运用哪种方式散热及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方面有欠缺,建议上课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讲,多举例分析。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