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912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3_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新版)浙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顺序时,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且课本上该部分内容可读性较强,所以我设计了一些助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向父母或园艺师咨询树干呈“S”形的盆景的栽培法、含羞草触碰实验。这些课前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还使学生体会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的验证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

2、一些问题,不管这些问题学生自己能否解决,拿到课堂中来交流,会使科学课更灵动、精彩,在课堂上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延伸与提高,这样的科学课才是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3章第1节,共二课时。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七年级时学生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有无应激性是其中之一,但学生对此概念是抽象认知的,学习今天这节课后才能具体理解。该部分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做知识铺垫,是较基础重要的内容。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应性与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向性运动,教学

3、难点为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即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的关系的认知)以及植物向性验证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演示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来突破难点,植物向性验证实验在课外多指导学生。三、教案 内 容 呈 现第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人的手被针刺后会缩回来,从而避免了继续受到伤害。若对植物施加刺激,它们会有反应吗?生:会有反应,比如触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闭合。师:说说你对含羞草触碰实验后的收获。教师演示含羞草触碰实验。说明:植物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叫感应性。 观看视频:含羞草避免被虫吃、捕蝇草捕捉苍蝇。体会感应性对植物的好处。师:通过实验观看视频与,我们知道无

4、论沿哪个方向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叶都会一样地闭合与叶柄一样地下垂,即它们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依据运动是否与刺激方向有关,将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分成两种。板书: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1、感性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2、向性运动(运动与刺激方向有关)。师:含羞草被触碰后的反应,捕蝇草捕苍蝇都属于感性运动,再看看北极罂粟的运动也一样吗?观看视频:北极罂粟解读向光性概念,强调运动是朝向单侧光的方向的。展示向光性验证实验,并交流评价(机动拓展:对照实验的设计)。师:你知道植物向光性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吗?生:使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照,从而更好地生长。师:植物不仅能对光刺激产生定向的运动,还能对地

5、球引力产生定向的运动。投影图片学习向地性:根的正向地性和茎的负向地性。展示向地性验证实验,并交流评价。联系生产实际:播种不用担心种子不竖立而无法生长。师:植物的根不但能对地球引力产生定向运动,还能对水产生定向运动向水性。展示向水性验证实验,并交流评价。师:其实植物还有许多类似的生长运动,你还知道哪些?生:植物会向着化肥多的一侧生长,会向着触碰到的地方生长。师:这些都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吗?生:这些运动的方向与刺激方向一致。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这些感应性对植物的好处是什么? 说说今天的知识在盆景栽培上的应用。作业:作业本 第三次备课四、助学单长兴实验初中八(上)科学助学单

6、课题: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 课型:新授执笔:杭汉艳 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知道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3说出植物重要的向性运动: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4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向性。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助学1、与父母交流或咨询园艺师,如何培养出下图中主干呈“s”形的植物?2、动物会动,植物(高等的)不会动,你同意吗?_。3、含羞草实验(以下每项操作都要在全部叶片展开时进行):(1)用笔轻轻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小叶将_;(2)沿不同方向用笔轻轻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小叶将_。(3)用笔较重地敲一下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将_;(4)用笔猛

7、烈地敲一下含羞草植株上部的叶子,含羞草将_;动手实验后你的收获有:_。课外资料助学u 高等植物不能象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u 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区别是:1、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而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2、感性运动一般发生较快,短时间内易观察到,而向性运动都为生长运动,一般较缓慢;3、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会恢复原状,而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具不可逆性。u 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触性和向化性等。课中生成助学一、 植物的感应性植物_的特

8、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二、 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一)感性运动1、_、_都是感性运动;2、这些运动对植物而言是_(填“有利的”或“有害的”)。(二)向性运动1、向光性(1)在_的单向刺激下,植物体_生长的现象叫植物的向光性。(2)这对植物的好处是_。(3)课本图3-2实验能证明植物弯曲生长是由光的单向刺激引起的吗?若不能,该如何证明?_ _2、向地性 (1)在_的单向刺激下,植物的根_生长和茎_生长的现象叫植物的向地性。 (2)课本图3-3的实验出现_的结果,就证明植物有向地性。你能完善实验,使证明更有力吗?_。3、向水性探究:(1)问题:土壤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

9、根将怎样生长 ?(2)假设: 。(3)设置对照组:取两盆 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 施水,在B盆植株的 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两盆植株的 根的分布情况。请回答:a.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 盆蚕豆苗;b.用文字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4)实验结论: 。 课堂检测助学1、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A、 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倒伏的韭菜自然挺立起来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叶柄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分布较多2、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含羞草的叶片合拢 C、

10、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D、根朝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3、下列选项中,属于向光性的是( )A、捕蝇草的叶子捕捉苍蝇 B、葡萄的卷须缠绕附着物C、雏菊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外侧生长4、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2)、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 。课后拓展助学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

11、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步骤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1) 设置对照实验步骤三(2)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步骤四(3)几天后,观察 ,并做好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课后整理1、知识归纳2、我的困惑五、教学反思:利用这种“

12、五要素”全程助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在课前、课中积极寻找“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了知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高效落实。当然,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已,对于科学这门课而言,实验才是灵魂。验证植物向性的实验是不可能在短暂的一节课内完成的,所以我让课前学生先动手起来。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课前的实验产生了许多珍贵的学习资源。比如针对含羞草触碰实验,有一些学生反馈说无论怎样触碰含羞草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以此引发讨论,有的学生说含羞草原产地在热带,它是喜温热的,可能实验时周围温度低,反应不灵敏,也有学生说实验用的含羞草或许太嫩反应不灵敏,也有学生说可能含羞草缺水导致反应不灵敏等等,有了这些猜测,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肯定会继续探究;再如验证植物向水性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发现按照课本上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实践中不可行,水会从花盆下的小孔一直下渗到整个装置的底部,因而无法保证水施加在根的一侧,于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