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85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1_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新版)浙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课题: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重点难点: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晶体的形成晶体和非晶体

2、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如食盐的提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

3、上。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析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2: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问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例: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二、结晶水合物 无水硫酸铜粉末 是白色的 硫酸铜晶体 是兰色的 硫酸铜溶液 也是兰色的三、关于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由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溶解和析出平衡,质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