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800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1_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1.1地球上的水一、教材分析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

2、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3.教

3、学重难点(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

4、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三、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通过启发学生原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深刻理会水的重要性和树立节约用水的习惯。2.教法运用:启发性教育法、观察思考法、阅读法3.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动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PowerPoint图文和动画,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欲望和乐趣。四、教学资源1.器材

5、准备 多媒体课件、冰块、烧杯2.自制教具(如果没有,可不阐述)五、授课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几幅西南特大干旱的图片(投影)问: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是蓝色的、有些看起来的白色的?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是陆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海洋。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板书: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新课,能激发学习兴趣,并很快切入主题新授一、水的存在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总结:可见我们生活里,自

6、然界中,几乎处处都有水。投影出示资料: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年月,大约有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到.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提问: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可能会出现的原因分析:、淡水少,大多数分布在海洋、水污染严重、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量的增加总结:由此可见世界水体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水体的分布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生获取信息:1、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绝大部分,总储量为96.53%;其次是陆地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

7、这个原因。2、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提问: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是哪部分的水体?生:陆地淡水。强调:陆地淡水中大部分是冰川水,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提问:看了这则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生:我们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生答)根据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根据含盐:淡水、咸水根据是否污染:清洁的水、污染的水 根据状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师:水在液态、固态水、气态三状态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生:师: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各种形式的水随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师:你用什

8、么办法可以证明或说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1、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2、棒冰冒的“白气”。3、饼干放在空气中受潮了4、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等等。教师演示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出现水珠的实验。并请学生解释原因。二、水与生命创设情景:投影出示图片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遇难者被埋在地下125小时,却幸存下来,你猜他是怎样活下来的?生:靠喝水活了下来。与生命师: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谈谈人类以及动植物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你有哪些这方面知识可以与同学分享。生:、动物生长需要水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血液里有大量的水,如果没有水就不能流动、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

9、涤、农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等。 (展示资料)生物体的含水量 说明:人体质量的2/3是水。如果人体减少水份,便会引起疾病,减少就要死亡。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约2.5升的水。提问:有同学可能会说“我一天中几乎不喝开水,也相当健康,相当正常。”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水?生:我们食物中有大量的水分。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通过获得水。问:沙漠中缺少水,动植物极少,但也有少量的生物能顽强生活着,如仙人掌、骆驼。它们有什么法宝对抗干旱,赢得所需水分?生答:1、仙人掌的根发达,叶成针刺状。2、骆驼在穿越沙漠之前储存足量的水,并可关闭毛孔。(说明)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

10、物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三、水的循环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有没有科学道理呢?用图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观看水循环图片并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将参加怎样的旅行?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请四五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旅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整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三个部分。大气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陆地 2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海洋用图片分别展示海陆、陆间、海间循环。提问:从这里我们看出各类水体通过哪些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生:蒸发、水汽输送

11、、降水、下渗、地表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提问:水循环动力来自于何处?生: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水循环有哪些重要性?预期答案:水体更新;给陆地输送淡水资源;把大气、水、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水循环也使得各水体在不断地更新,但更新周期各不相同,见表(投影)拓展训练: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回答)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图片展示)总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出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引导学生要节约用水。从几个问题引导学

12、生学会看图表并从中获得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经验事实,让学生知道空气中是含有水分的。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例子来说明水对生物的重要性。创设情境,通过古诗词来引入水的循环。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能确定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突破教学难点结课小结:一起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想象如果没有水这个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作业作业:1、完成学案2、写一篇300字的短文,描述你作为一个水分子的旅行过程。板书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分布: 海洋水 96.53% 陆地水 陆地咸水 0.94%陆地淡水2.53% 二、水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陆地 2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海洋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