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课 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 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骞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过程与方法: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张骞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
2、义的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明确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他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在当时中国的社会里,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 而状元是士中的极品。因此,在十五岁,他进入科举考场,六年后即21岁他考中了秀才。30岁的时候中举人,42岁即就在1894年慈禧太后为庆祝她60岁大寿的时候,特开了恩科,他在这次会试当中金榜题名,到此他已经奋斗了长达26年之久。很快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撰”。此时的他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封建统治的上层。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的学习就以张謇创办企业的发展史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
3、况。展示: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展示:张謇最后放弃高官转而创办企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篇章 国弱民穷 张謇创办实业的背景教师:这类机制的布在中国近代社会有一个专有名词,即洋布。此外,像这种带洋字的货品 很多,“洋蜡、洋火、洋线、洋烟、洋钉、洋枪”等,它们统称为“洋货”。展示: 思考:那么这些洋货是怎样进入中国市场的呢?展示:外国在华工业企业数:18401895年:10家 18951910年:28家 (引导学生结合所给数字,联系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分析。)教师:从1895年开始,1895年甲午战败,中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并免收内地税”。从1
4、895年开始,原有的外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大大增加,投资额大幅增加,中国的市场逐渐成了洋商的世界。这会给中国造成 什么危害?展示: 教师:白银外流、阻碍我们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当时社会中,有一位有识之士张謇 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在张謇日记中,这样写到:展示:“通(注:江苏通州)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 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 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张謇日记 “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张謇:辛亥五月十七日召见拟对思考:“我民日贫,国家无以依赖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总结:日本纱厂以低
5、廉的价格购买中国优质棉花,加工成棉纱后,再倾销到中国市场上,这 样一来一往,两面剥削从而造成如此结局。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江苏通州人张謇大声疾呼:展示:“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会之感言,1910)教师:张謇是如何解决国弱民穷的状况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 第二篇章 艰难创业 张謇创办实业的艰难历程教师:通过开头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张謇在1894年金榜题名,考中状元。然而1895年张 謇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让我们继续从他的日记当中探寻其中的缘由。展示:“一第之名,何补百年之恨”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日记 (百年之
6、恨指的是家无战败,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总结:中了状元的张謇,认为与其做腐败政府的官员,还不如实实在在办一些有用的事情。教师:也就是在这一年,张謇父亲病逝,按例在家中守孝。无所事事的张謇有感于日本纱厂的掠夺与剥削,决心利用当地有利资源办纱厂。几乎是天赐良机,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花费八十万两官银从英国引进了四万锭纺纱机,准备办纱厂,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张之洞突然接到了调令,于是他四处寻找能够承办纱厂的人。有人推荐了在家守孝的张謇。张之洞以这些设备作为张謇开办纱厂一半的股份入股(25万两),另一半股银由张謇自己想办法去筹措。张謇答应了,但是张謇向张之洞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求官
7、方并不派员参与厂务,只领取红利。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洋务派原来和篡改办的企业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工人也没有积极性,生产 产品也不针对市场,产品质量不好。)教师:张謇不想这样的管理方式,他要效仿日本等资本主义纱厂的现代管理方式经营企业。 所以,他不想让官府的人参与。张謇的另一个条件是要求以朝廷的名义发给他发一份公函,证明这家工厂是“奉旨承办”。问题:刚才还不想让政府参与的张謇,这时为什么要往朝廷上靠呢?意图:因为张謇清楚,如果没有政府作后台,自己很难筹集起所需的巨额资金。让学生明白 中国近代企业的两难境地。教师:有了“奉旨办厂”的名义,又是新科状元,张謇获得了相当的民众信任度。初期,他很容易
8、的吸引了许多股东入股。由此,张謇较为顺利地筹集办纱厂的另一半资金,不久,张之洞的机器就运到了南通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但水陆交通便利的唐家闸,大生纱厂终于建立起来了。刚刚成立的大生纱厂非常脆弱,此时张謇最怕的就是竞争。1899年大生纱厂开工后不久,张謇就找到当地清兵的统帅刘坤一,请他帮忙。不久刘坤义颁布命令:展示:“南通地界,百里之内,不允许其他人再办纱厂”教师:在艰难中创办起来的大生纱厂,第一年就盈利了十二万两白银。但是要和那些尤其是 上海的洋商们竞争,张謇还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英国随机工程师汤姆斯带洋机匠戈纳来厂装车,态度傲慢,对接待百般挑剔。张謇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9、,特地为他们建造一幢小洋楼。洋工程师一个月只到厂三四天,每月薪金高达400两白银。后来甚至只要机器能转动,数月不到厂也照常支薪。有关生产的大小事务,如经洋工程师开出的采购单,洋行要价奇高,大生纱厂只能忍痛购买。由此可见,张謇要办学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 教师:除了技术问题,张謇要与洋商竞争,还遇到一个什么问题?教师:洋人的商品则是免内地税。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张謇决定利用本土的优势,再次筹股, 于1901年5月开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种植棉花。经过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教师:随着技术问题以及原料问题得到部分的解决,张謇的棉纱竞争力也在提高。1900年前 后,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纱交易集散地。这
10、里云集了大量的中国国内厂商和外国厂商,但是这一时期,每成交十包棉纱,其中就有一包来自中国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1911年大生纱厂的纯利累计达到了三百七十八万两白银。“魁星牌”棉纱也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棉纱市场上独自占有三成份额,许多国外的棉纱厂商都以“魁星牌”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但是这一切都离张謇要求改变国弱民穷,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目标太远了,要在南通建设一个新世界,张謇最缺的还是钱。就在张謇一筹莫展的时候,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展示: 第三篇章 黄金时代 张謇创办实业快速发展教师: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张謇作为一名商人进入了中华民国的内阁,担任农工商总长。问题:商人当上了政府中的高级官
11、员,说明了什么? (点拨:辛亥革命后,商人的地位的提高。)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展示: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情况种类棉纱粗布面粉时间1913年269万担521万担260万担1920年129万担253万担51万担问题: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西方许多国家都拖入到战争中间来。这对张謇怎么算做一个好消息 呢?(指导学生看书标记)教师:对张謇而言的第三个好消息是群众性的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忙于战 争,日本趁机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此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教师:1920年前后,张謇的事业可说达到了顶峰,1921年在海门建成大生三厂。1923年在南
12、通城南建成大生副厂。1923年四厂共有资本 700多万两,纺纱机16万锭(最初为4万锭), 织布机1342台;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大生企业集团。问题:在大生企业集团中都涉及了哪些方面的产业?(并且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教师:大生集团的资本总额自1914年的300多万两增加到1921年2480余万两,这是大生资本集 团的全盛时期资本总额。大生资本集团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企业,张謇也成为影响中国政局的重量级人物,被公认为“东南实业领袖”。问题:张謇所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张謇成功还有他个人的原因,即他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百折不挠的勇气,聪明
13、过人的才智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教师:可就是在张謇的实业达到顶峰的时候,很快,大生纱厂转盈为亏。展示: 第四篇章 再度受挫 张謇创办实业走向衰败教师:1922年,大生纱厂开始转盈为亏,终因大量负债无力偿还,于1925年起至1937年,曾 由债权人上海的金融资本组成的银行团接办。此后,大生纱厂不再有新的发展,其中大生二厂于1935年倒闭。张謇所办的其他事业,也处于停滞以至衰落状态。提问:为什么这么快这样大一个企业集团就衰败下去了呢? (指导学生看书101页内容,归纳总结)教师:张謇在晚年也对他创办实业失败的客观原因进行了一个总结。展示:螟蠹生于内,豺虎撼于外。思考:结合材料,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内指的是什么?外指的是什么?总结:内指: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外指:外国资本主义。 (即压在民族工业身上的三座大山)展示: 漫画 教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求生存、图发展,有哪些特点? (指导学生看书102页最后一段文字,归纳)总结: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沿海沿江大城市民族工业比较发达。(3)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