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4232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 鱼我所欲也学案 (新版)语文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6.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寄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及句读。2、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3、 能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知识链接】1作者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长大后受业于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惠王,不成功。又入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

3、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2解题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3孟子名言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

5、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仁者无敌。【学习过程】1、 预习检测。1、 给加点字注音。苟得() 辟(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不屑( ) 乡为身死( ) 2、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所欲】 【得兼】 【有甚于】 【苟得】【恶】 【患】 【使】 【何不用也】【由是】 【是故】 【非独】 【勿丧】 【箪】 【豆】 【羹】 【呼尔而与之】【蹴尔】 【不屑】 【万钟】 【何加】【奉】 【所识穷乏者 得 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本心】2、 合作探究。(一)、熟读课文,尝试翻译,注意加点的字的意

6、思。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

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字词积累。1通假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3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特殊句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倒装句三、拓展延伸。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

8、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

9、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四、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 苟得( )不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蹴尔而与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故不为苟得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本文的作者是,名 ,字 ,是 时的 家、 家、 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人名) 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 有 之称。其思想核心是、是孔子思想的发展。5.下列句子中加

10、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7.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

11、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9.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一豆羹。、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五、学习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26.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编号:056第2课时)教师寄语:胸有宏图乾坤大,心无私念天地宽。九年级(上) 执笔:刘志开 审核: 课型:新授课 执行时间:16.12班级 组名 姓名 评分 小组长签名 【学习目

12、标】1、 能学会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 学会运用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3、 能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学习过程】1、 巩固抽测。背诵课文。(先组内背诵,然后各组派出代表比一比)2、 合作探究。(一)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3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二)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进行整理。(3) 再读文本,深入探究。1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3“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故患有所不辟”的“患”指什么?5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三、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