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31193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习题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制度辨识1. (2015衡阳9题)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2015邵阳13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到香港回归中国,但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2、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 改革开放政策D. 一国两制方针命题点2时间辨识(2016湘西23题)(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999年12月3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命题点3两岸关系1. (2016株洲13题)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 )A. 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B. 海峡两岸实现了“小三通”C. 大陆正式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 (2014株洲12题)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

3、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A.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B. 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C. 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D.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3. (2016邵阳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4、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二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1662年荷兰殖民总督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归祖国。1841年,英国侵略台湾鸡笼。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淡水等为通商口岸。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军队侵略台湾。1884年,法军攻打基隆、淡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侵占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摘编

5、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三“”分子在台北街头搞所谓“台湾正名”闹剧,激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他们高举“反、救台湾”“反失业、要工作”“反军购、要福利”等标语游行。摘编自人民网(1)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有关台湾与大陆紧密联系的信息?(4分)(2)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备考实战演练1. (2017原创)下图反映了我国哪一制度为少数民族遮风挡雨( )A. “一国两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2. (201

6、6通辽)港澳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根本出发点是( )A. 实现祖国统一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B.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C. 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D. 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3. (2016模拟)“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新中国成立C. 民族区域自治 D. 香港、澳门回归4. (2017原创)2016年7月1621日,第二届“四海一家香港青年

7、交流团” 中国历史文化体验之旅在北京举办,它不仅是一场京港青年团结欢庆的联欢盛会,同时,也是拉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篇章,香港回归后保持原有的( )政治制度不变法律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主权不变A. B. C. D. 5. (2016东营)1992年,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核心是( )A. 制定和平统一方案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D. 落实八项主张要求6. (2016邵阳模拟)下图所示台湾品牌商品在大陆广为流通,这反映了( )A. 海峡两岸一脉同根B.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频繁C.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D. 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7. (2016

8、随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1制度辨识1. 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从题干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 D命题点3时间

9、辨识【解析】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命题点3两岸关系1. C【解析】由材料中“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可以看出邓小平主张台湾回归祖国,在台湾实行现行的和大陆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体现出“一国两制”方针。2. D【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题干中台湾的艺人来到大陆,大陆的艺人去台湾,这都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3. (1)台南的“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到达台湾等。(4分)(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的签订。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

10、力退守台湾。(6分)(3)有利因素:两岸中华儿女同文同种,实现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成功范例;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4分)不利因素:分子不断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等。(4分)备考实战演练1. 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少数民族”及漫画中“立法自治”“经济自治”“文化自治”,可知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让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2. B3. D【解析】抓住题目关键信息“紫荆”“白莲”“一国两制”,“紫荆”是香港区旗上的图案,“白莲”为澳门区旗上的图案,结合所学

11、可知“喜事”指香港、澳门回归。4.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将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可知是香港原有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生活方式不变,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5. B 6.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品牌商品种类在大陆流通的比较多,说明了两岸经济交流频繁,B项符合题意。7. (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回答经济特区较全面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也可)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如果答出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技,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或者经济特区是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关键性一步均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也可)(3)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任答其一或其他言之有理即可)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